出的手术方桉,更多的是考虑怎么快速简单处理,而不愿过多的思考病人预后,术中的诸多潜在风险。
不是他们不专业,就是懒得去想。
这种医生有,而且起码占医生队伍的一成左右。
很多都是混日子的。
不过他们一般很难出事。因为有上级医生盯着,给他们把关。
而且上级医生、科室领导知道他们的行事风格,一些重要的诊疗活动,根本不可能让这种人来决策。
基本上就是安排他们干一些风险较低的活。
“第二,病人的身体虚弱,年纪偏大,手术风险本身就高。再加上检查报告来风析,我怀疑胆囊周围有化脓现象。需要先排脓,控制住炎症,再择期手术。”
这些手术观点,周灿以前是绝对说不出来的。
所以说,医生最快的成长就是实践。
他天天泡在手术室大半个月,每天都能得到大量手术锻炼机会,再加上许医生的悉心指点。见识,手术各种实践知识,与以前相比,进步太大了。
就像他那次讥讽杜冷纸上谈兵一样。
看书能学到的只有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以及与各种实践经验相结合,绝不是看书,看视频就能学会。
只有身临其境,在手术室才能学会真正的手术知识。
“病人现在的情况你也看到了,急性胆囊炎的死亡风险并不低,说说你的治疗方桉。必须保证病人安全。”
急性胆囊炎的死亡率超过10%,还真的不算低。
而且这个病,往往是病人大手术后引发的并合症,或者身体虚弱,有多种基础疾病引起。
发病后,病人的身体状况根本耐受不了胆囊切除手术。
这种情况下,基本只能对症治疗。
先稳定病人的病情,等到符合手术指征后,再行手术。
“我的诊疗意见就是先做超声穿刺,把胆汁引出一部分到体外,减轻胆囊内压。同时对病人做一个介入造影定位穿刺,把胆囊周围的脓液引出。待病人符合手术指征后,再行手术。”
周灿给出了两个治疗意见。
“快给我手术吧,今天不给我手术,我就不出去,死也要死在里面……”病人痛到面容扭曲。
一般来说,病人有严重疼痛,身体不舒服时,脾气容易特别坏。
病人不懂医学,听到医生们商量着,不给他做手术,他说什么也不同意。
“请胆囊外科与内科医生一起过来会诊吧!”
许医生面对病人的威胁,其实挺无奈。
多拉两个权威科室的医生一起会诊,可以减小他们需要承受的压力,分散风险。同时也能让病人、家属信服。
章节报错(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