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赵佶继位之后不久,太子太傅离奇暴毙,资事堂也连带着发生了动乱,向太后临朝辅佐也不过是半年就过世了,说是说的政见不合,但事实上的情况,我这个江湖人知道的也不多,或许诸葛先生知道一点内情。”
无情听到这里摇了摇头,“世叔并没有跟我们说起这个。”
“不说也不奇怪,诸葛先生能与蔡京一党抗争,却秉行的是安定是福的想法,既然天子坐在那个位置上贸然更换便容易生乱,”戚寻说道,“否则诸葛先生也不会接下这个国师太傅的位置,更是就任御林军总教头。”
“或许是戚姑娘说的这个原因,但他越是这么做越显得心中有鬼。”戚少商继续说道,“后来的事情应当无情大捕头也知道一些了。昔日的三皇子少保、绝灭王楚相玉保护赵似出逃,意图投奔女真部夺回皇位,但在半道上就被傅宗书和蔡京截断去路,只有楚相玉一人逃出生天。”
“楚相玉的身上据说有两件东西,我原本不知道他所说真假,只记得一份是太后手谕,一份是太子血书,其中手谕还留在了楚相玉的身上,另一份——”
无情看戚少商话中有难言之意,便替他说了下去,这也确实是四大名捕经办的案件,他知道一些内情,“楚相玉从沧州大牢中逃出,屡次兴兵找朝廷的麻烦,也多次被平乱剿灭,其中的一次曾经投身在连云寨中躲藏一段时日,大约也就是这个时候,将这血书交给了你。”
“正是如此。”戚少商回道,“现在看来我当年没能替楚相玉挡住追兵,他人在九泉之下或许也有些不满,以至于这个要命的证据也将连云寨彻底拉下了水,这便是如今的情况了。”
“刘大人,我先前没跟你说真话,请不要见怪。”
刘独峰闻言叹了口气。
他又怎么会在意跟戚少商说了那么一大堆话,结果他还藏着这么个惊天秘密。
若不是傅宗书一党接连死了黄金麟等人加上九幽神君这个助力,血书又握在戚寻手中,不到性命垂危之时,只怕戚少商是不会吐露出此事的。
“我若是你,我在一开始拿到这个秘密的时候就应该反过来威胁朝廷,而不是作为一个乱党迎接傅宗书手下的围剿。”
刘独峰反应过来戚少商话中之意后分析道,“这道血书等同于是天子意图保全的颜面和名声上的一个污点——”
“那何妨声称自己已经让十余个兄弟手持此信息散落天涯,若你被人缉捕归案便让这些人替你将血书之秘公布天下。他不敢杀你只能保护你,甚至你还可以反过来将这一路逃亡的委屈都给找补回来。”
刘独峰其实算得上是奉行中庸之道,为官为人并不算太过激进之人。
但现在他先有险些坑害毁诺城遭难,后有戚少商手中血书揭露,他心中一些不吐不快的块垒也不免说了出来。
他又如何不知道赵佶到底是个什么货色的人。
只不过朝廷再有变动倾轧,外有强敌的情况下,如何会是社稷之福。
可今日与戚少商的一番交谈,让他听出这位江湖草莽其实也是心有沟壑抱负之人,也不由多出了几分惜才之意。
要他所想,这份血书最好是再找一个身在官场的中间人,用官场的规矩去解决这件事,而不是继续亡命天涯,成为一个随时可能丧命的牺牲品。
他话音刚落便看到戚寻露出了几分不赞同的神情来。
“刘大人,你说让戚大寨主在赵佶出于保全名声的情况下,不得不确保他的安全,但是你觉得等到血书到手之后,以他的脾性是会不秋后算账之人吗?”
“赵佶此人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更或许没你想象之中的在意自己的面皮。花石纲之事引发四方民怨天怒,他也只不过是暂时罢黜了蔡京的职位而不是当真将其处死,暂代左仆射之位的还是蔡京同党傅宗书,这才有了这位傅相。而如今如何?如今蔡京又回到了太师的位置上。”
“等到风波过后,连云寨或许有重建之日,出兵剿匪的黄金麟等人或许会因为意图插手天家的丑闻,而被反过来驳斥出一个死后声名不保的结局,但等到风波平息之后呢?”
“赵佶可以一手将金门羽客的上清宝箓宫推到这个位置,一力压下任何一点质疑的声音,又如何不能将戚大寨主再行找机会灭口?”
“此前为了一个国师太傅的名号,九幽老贼这种不想露出真面目的人,甚至都会被吸引前来,倘若击杀戚大寨主,能换来官家的另眼相待,会不会有什么八幽七幽的跳出来?说来我倒是忘了,可以不必往下数,如今能有这个本事的,蔡京麾下还真有一个,元十三限不就能做到这件事?”
戚寻猜测原本戚少商这样做还未遭到报复,不过是因为他已经放弃了连云寨的事业,而是代替铁手成为了六扇门中人。
若是想要针对他完全可以不急于一时,可赶巧在这个“一时”之后,他又成为了京城中盘踞根深的金风细雨楼继任楼主。
对赵佶而言,比起戚少商,那当然还是王小石这种又是击杀了傅宗书,又是胆敢将暴打了赵佶一顿的唐宝牛和方恨少劫法场救走的人,要更加可恶一点。
“那么戚姑娘觉得,戚大寨主应该如何做?”无情看出戚寻的神情从容,明显是已经有想法在的样子,便出声问道。
“说句不太中听的话,与其寄希望于这血书丑闻可以用来挟制天子,给连云寨平反,我都觉得把天子座上的这个人拉下去更靠谱一点!”
都说什么穿清不造反,xxxxx,那开副本开到宋朝,还是北宋末年这种把赵佶赵构打个包宰了,只会有人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