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轩书院 > 历史军事 > 国姓窃明 > 第184章 请陛下因功赐国姓,不就不算赘婿了(六千字大章)

第184章 请陛下因功赐国姓,不就不算赘婿了(六千字大章)(3 / 4)

还是绕开凤阳,不容易授人把柄。相比之下在长江上多坐几百里船倒是不算什么了。

至于沉树人自己,他是不会去合肥的,所以亲自护送只到武昌为止。

抵达武昌后,他可能会稍微抽出几天时间,打理一下湖广内政,验收视察一下这大半年来,后方的各种民政、财政建设情况,以及军工和军备。

料理这些事情的同时,顺便还能在武昌等待朝廷的旨意,一旦崇祯下令让他救援四川,或者有别的要求,他也可以立刻响应。

甚至主力部队可以提前离开武昌西进部署,所需的军粮也可以提前先往夷陵一带集结。

……

话分两头。

沉树人忙活后续行程安排的同时,当晚晚膳时分,临时的潞王府内,朱常淓和朱毓婵又其乐融融,团坐一席,共进晚膳。

与中午不同的是,晚上这顿的席面上,还多了几个其他女卷,有朱常淓的侧妃、朱毓婵的生母孙氏,还有其他几个被朱常淓宠幸过,但没有侧妃名分的侍妾。

朱常淓的正妃吴氏没有留下成年子女,早年只是生了一个早产夭折的孩子,后来就郁郁寡欢,第二次再怀时难产死了。

孙氏原本也地位不高,是因为给朱常淓生下了唯一存活的女儿,才母以女贵,抬升了地位。

其他几个侍妾都无后,朱常淓自然也懒得抬。吃饭的时候,那些没有妃号的侍妾,都只能先站着伺候,帮忙布菜打理,打理得差不多了,朱常淓或者孙氏让她们坐,她们才能坐下吃。

如今朱常淓已经三十四五岁,欲望比二十来岁时稍有减退,又礼佛日勤,自然侍妾们恃宠而骄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

晚膳的菜并不比午膳好多少,朱常淓自己还是如中午一般,只吃素。旁边几个年轻侍妾倒也馋肉,但是王爷只吃素,她们为了邀宠也只能忍着,尽量假装自己的生活习惯爱好跟王爷一样。

孙氏看了这一切,也叹了口气,她也不是富贵出身,并没有太多嫉妒,便劝道:“王爷,这些日子颠沛流离,也是辛苦了,正该多补补,就算礼佛,吃几块肉也好,酒肉穿肠过,佛祖留心中么。”

朱常淓有些厌恶:“说什么呢!孤不过是旅途颠簸,水土不服,吃不下肉。”

孙氏被抢白,不知如何说好,也只能闭口不言。

但朱毓婵却比母亲更了解父亲,主要她一个少女,平时在府中偷偷摸摸躲躲藏藏,也没人管她,她总是能偷听到父母更多私房话语。

于是朱毓婵开口劝道:“父王,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其实没什么好担心的,这次沉抚台、黄总兵救我们突围,本来就是顺手为之,又不是为了我们才打的仗。

下午我问过沉大哥了,让他讲了不少陈县大战的故事,他确实是为了河南百姓少受苦,尽快把闯贼打跑,才这么设计的。并没有为了救我们而多死人。”

这句话,才算是击中了朱常淓最近几天的心病,他脸色也不白了,嘴唇也不哆嗦念叨了,只是诧异地看着女儿:

“你一个小姑娘家,怎么还知道这些?你问沉抚台就答了?你能听懂?不会是蒙孤的吧。”

朱毓婵便洋洋得意地把下午问来的东西现学现卖了一下,演技比沉树人自己还夸张几分,很快把众人逗笑了,但也没人觉得不妥。

一个十五岁的小姑娘,说话稍微逗一点夸张一点,大家只会觉得是童趣跳脱。

朱常淓老脸一红,还盘问她如何知道自己心病,朱毓婵便把自己偷听父王念佛的事儿说了,朱常淓这才释然。

不过,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父女之间的交谈,本是为了给朱常淓去心病,让他知道救他们并没有多死多少官兵。

但旁边的孙氏等人,听到的侧重点就不是那些无聊的军务了,孙氏几乎是一听女儿提到“沉大哥”这三个字时,耳朵就竖了起来。

等丈夫和女儿说完正事后,孙氏一整晚都收不住八卦之心。晚膳吃完撤下后,她就把丈夫拉到一边,反复问起白天的外事,尤其是女儿怎么就见到了外面的男人。

朱常淓被妃子缠不过,也只好把前因后果说了。

孙氏本是眼高于顶的人,总觉得自己生出了王爷的女儿,那将来得嫁给多么顶级的名门才俊才划算。

但听丈夫说明白沉树人的才干官位功劳后,还说了沉树人未婚,她立刻对男方的硬件条件完全不再质疑了。

都这种程度了,还是王府的救命恩人,简直太合适了。

“那沉抚台居然才二十二岁?那也就比婵儿大了七岁,老是稍微老了点,不过二十二就做到抚台了,这怕是全天下都找不出第二个了吧。这小沉长得怎么样?俊不俊朗?”

朱常淓被缠得烦了:“还行吧,高大挺拔壮实得很,人也白得很。”

孙氏脑补了一下,眼珠子一转,立刻缠着丈夫:“王爷,既然对方那么能耐还长得好,那你想办法暗示、让沉家来咱府上提

最新小说: 极品帝婿 我,谢尔比,战地之神 大江东去之风云变幻 汉末圣人 战卒 金枪董世平 风起大兴 大韩之忠心靠山王 全家流放:带嫂夫人们去逃荒 世子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