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能力的认可。
张丽虽然时不时瞥一眼门口,但经鸿看得出来,她每一句都听进去了。
经鸿再次承诺放权,然而最后他又着重补了一句:“不过失败了就失败了,也没什么,你也不用有压力。没有人可以保证每个产品都成功。泛海做到今天的规模,靠的是不断试错。”
经鸿总体比较谨慎,但他也充分尊重市场,很多时候这个市场无法预测就是无法预测,他开项目、停项目的速度都非常惊人,该开就开、该砍就砍,在这点上周昶也一样。
张丽抬眼。
阅人多了,经鸿看人极准。
一个人被委以重任时,一般呈现两种态度,一种是感激、高兴,摩拳擦掌要大干一场,而另一种则是退缩,害怕自己会让对方失望,害怕自己辜负对方期待,前者以自己为中心,后者以对方为中心。叫人分外感慨的是,男性往往是第一种,而女性往往是第二种。
经鸿查过张丽的资料。
出身农村,下面还有四个妹妹一个弟弟,不过张丽自己聪明,考上复旦,读了硕士,毕业之后进入清辉,是比较早的清辉员工。
据说,从加盟的那一天起她就天天干到12点,不做到某阶段性的任务节点就不收工,保证每天都有进度,项目全部提前很久完成,甚至能提前一半时间,够她自己再做一个的。而且,交上去的工作内容总比要求的多上一些,比如附带那个项目下一阶段的计划。
同时,神奇的是,她这么干,其他同事也不反感。可能因为弟妹众多,这个张丽很会做人,当时每次去北京总部与其他部门开会时她都会带一些礼物,比如上海网红店的蛋糕,而在办公室,也因为足够虚心足够谦逊并且愿意帮助别人并没惹上多少讨厌,同事们都单纯觉得“张丽就是喜欢工作”,虽然这大概率是一个事实。
因此,在清辉张丽升得稳扎稳打。作为老板,经鸿当然非常清楚这种人会升得很快。被提拔的员工未必多么聪明多么机灵,但谁都愿意提拔一个“在自己组干了多年、非常认真非常努力、按照计划完成一切”的员工。
而张丽当上director后又展现出了用人眼光。她本人未必有很大创意,但判断力强,可能因为出身大众,与“普通人”口味很像,且手下人个个厉害,业绩一直非常出彩。
而作为老板,“会用人”这一条其实就足够了。
因为这些“过去”,经鸿推测,在清辉已工作了长达18年的张丽,未必从未想过接受一份新的挑战,但面对种种器重、挖角,她都退缩了。
基于这点,经鸿的话最后扣在“别有压力”这个话题上。
他猜,过去,每一个来挖张丽的,重点都是自己多么相信张丽的能力、多么期待张丽的成绩。
不过经鸿也没逼迫对方。
话说完了,这顿咖啡就差不多了,经鸿站起来,说会给对方两个星期仔细考虑这个offer,张丽答应了。
…………
第二天经鸿并未见到周昶。因为决定参加论坛的时间相当晚,经鸿并没有被安排到主论坛上,而是被加塞进了分论坛里。与张丽见面的主要任务已经完成,做完那场圆桌讨论经鸿就回了北京。
而张丽,在思考了一个星期后,最终决定加入泛海集团、迎接新的挑战。经鸿表示非常欢迎。
不过在加盟前张丽提了一个要求,她“要有部门的人事权”——人事权不交给集团,要握在自己手里,经鸿答应了。他知道,张丽此人最出色的一点就是“用人”。
张丽在与周昶辞职的时候,周昶明显愣了一下。
他的声音一向低沉,向后靠在椅背上,说:“辞职?张丽,你已经在清辉18年了。”
“对。”张丽态度十分从容,她说,“在清辉18年,非常感谢清辉集团充分的信任和栽培。我本以为我自己会终老清辉,但现在,我面前有了一个感兴趣的工作机会,我想寻求一下新的挑战。”
周昶说:“能问问是哪家么。”
“泛海。”张丽依然不慌不忙,她说,“不过工作内容与在清辉完全不同,是负责泛海娱乐,与现在的‘咨询服务’并不存在竞争关系。我不会透露任何东西,也不会带走手下的人,希望周总能看在我服务清辉18年的份儿上,不要启动竞业协议为难我。”
启动竞业的话,张丽两年之内不能入职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但清辉集团需要支付这期间的一切工资。
不过其实员工真很想去的话公司怎么都拦不住。不当正式员工,走派遣合同就完事了。看得出来,张丽不想撕破脸,周昶同样不想。
“泛海?”一瞬间,周昶什么都明白了。
他道:“工资待遇都好谈,你应该知道的吧?”
“对,谢谢周总。”张丽说,“但与工资待遇没有关系。”
周昶点点头,也不劝了,对张丽说:“好,我不拦你。祝在泛海取得成功。”
张丽站起来,憨厚笑笑:“谢谢周总。”
两个人又寒暄几句,周昶终于问了出来:“新的职位,上星期在大连时谈的?”
“对。”张丽坦白,她不喜欢撒没意义的慌,她笑笑:“您其实撞见了。就在当时的咖啡厅里,经总说动了我,我本来是没兴趣的。”
周昶感到不可思议:“你们都没换个地儿?”
“……没。”张丽回答,“经总说,您不会折回来的,我们不用耽误时间。”
张丽走后,周昶依然觉得不可思议。
所以那次在大连,经鸿临时决定参加那个IT领袖峰会,就是去挖张丽的?
经鸿明明知道张丽是与自己一起参加大连峰会的,几乎一直都在一块儿,还飞去大连,叫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