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真好奇他这次是为什么进宫第一时间就过来找自己,要知道之前他们可都是雷打不动的先去拜见太后的。
长幼有序,先拜见太后也是合情合理,圣上并不会多说什么,但是今日的好奇还是避免不了的。
霍霖不急于解释,而是拿出一个篮子和一封奏折,他笑道:“父皇看看便知。”
东西被皇帝身边的内侍接过,拿给圣上。
圣上拿到霍霖的篮子和奏折,他伸手接过奏折,打开摆在桌子上的篮子:“朕倒是要看看你在搞什么名堂。”
篮子打开,露出里面饱满的水稻穗、粒粒分明的金黄色东西,最后就是两个表面土黄色的疙瘩。
皇帝翻开看去吗,没看出什么名堂,于是伸手打开刚刚他拿在手中的奏折。
打开奏折的皇帝看到里面那些陌生又仿若极为熟悉的字眼,本来没有很早在意,但是当他看完里面的内容之后皇帝的瞳孔睁大,不可置信的望着霍霖:“当真?”
霍霖点头道:“真,儿臣在京郊已经有一庄子的早稻、西玉黍与甘薯尽皆成熟了,父皇可去探查。”
得到想要的答案,皇帝顿时心满意足了,他虽然觉得很荒唐,不过念及霍霖以往的记录和从不撒谎的脾性就已经相信了几分,再加之霍霖是自己的帝婿,皇帝对霍霖的话已经相信了八分了,唯一不可置信的就是自己帝婿运气真的如此之好!
这种增产之物旁人能够发现一处就已经是可以连升官阶的存在了,自己的帝婿竟然一下子发现了三种,直接为大兴的百姓增加了一两倍的产量,对此连皇帝都不知道自己应当如何封赏霍霖了。
皇帝看着篮子里自己原先不清楚是何物的三种东西,为自己刚刚形容甘薯为土疙瘩而感到愧疚:这可是耐寒高产的神物啊!自己刚刚竟然形容它为土疙瘩。
此时的皇帝看着篮子里的三种作物,只觉得它们格外的眉清目秀,这些可都是能够让大兴百姓生活富足的保障啊。
对这些作物重视起来的洪兴帝自然不会轻易的下决断,而是让霍霖先等着,直接让身边的人召唤工部与户部的人过来。
“宣,户部、工部尚书,左右侍郎觐见——”
户部掌管天下土地、百姓、钱谷之政,这高产作物若是真的,那与户部可以说是息息相关,故而找户部过来也是合情合理的。
户部与工部的人陆陆续续的来到紫宸殿。
户部尚书早在去年就已经致仕,现在的户部尚书正是几年前同霍霖一同南下运河巡视的沈大人。
沈大人看到霍霖对他点头示意,霍霖回以微笑和拱手,在紫宸殿内不宜喧哗。
几个不知内情的人聚集到紫宸殿,他们看到比他们来的更早,早在一旁等候的霍霖疑惑,不知所为何事,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风声。
圣上也不多说废话,直接把奏折连带着篮子拿下去让几人传阅。
户部几人看到篮子里的东西时已经猜到不甚什么大事,原本还有些不甚在意,不过当看到刚刚查看完奏折的工部三人齐齐发出惊叹声,并对篮子里的东西投去见鬼一般的眼神时也不由得对奏折里的内容起了兴趣。
不知是何物让他们如此惊叹。
不过等到奏折传到他们手中,他们看到里面的内容时也不由得发出惊叹声,对篮子里那三个作物投去见鬼一般的眼神,随后他们看到在一旁坐着的霍霖只觉得人不可貌相,谁能想就这么一个俊逸非凡的六元及第状元郎沉寂两年竟然是去研究高产作物去了,而且还真给他研究出了东西?
那册子,正是霍霖总结出来的关于水稻、西玉黍和甘薯种植的经验,翻开第一页开篇即暴击,说出了这三种作物的产量极其种植方式,后面则是种植经验。
不过有人相信,但也有人对此报以不相信的态度。
那个一直以来都与霍霖不对付的户部侍郎出列道:“回禀圣上,此时干系重大,实在是不能凭借着小霍大人的一面之词就下决断,此时是七月份水稻怎么可能结果?更别说从来没有见过的西玉黍和甘薯。”
看到自己的晚辈被人质疑,工部尚书元大人出列看着那侍郎说道:“霍大人也说在京郊的庄子上有成熟的水稻、西玉黍和土豆,几位大人不若一同去看看?”
随着元大人话落,其他人也点头赞同。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见上一见就知道真假了。”户部尚书附和。
“那朕也一同去看看真假吧。”浑厚的声音响起,正是皇帝说要一同前往的话。
其他大人本想阻止,不过圣意已决的皇帝一挥手阻止了他们的话:“朕圣意已决,极为爱卿无需再劝朕,高产作物干系重大,不容有失,朕一同去见见。”
于是霍霖本想征询长辈意见的活动就变成了一场高位官员出城去庄子上看作物的活动。
皇帝似是觉得还不够,直接让内侍去叫来其他六部高官,想与他们一同见证这一可能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