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儿,包子蒸熟了,许氏先将三种口味的包子打包好和秋梨膏一同放进叠起来的提篓里交给了一旁等着的龚嬷嬷。
因着沈老夫人想着许氏母女俩卖包子不方便来送,便差了龚嬷嬷来拿。
“老夫人说了,这包子还是须得给银钱!”
龚嬷嬷接过提篓,不等林思虞和许氏说话拒绝,道了声谢后,便将事先问完价格、数了正正好好的铜板塞进了许氏手中。
林思虞将铜板收好,心道沈姑婆是怕银钱多了,她家不收要退,所以给了正好的银钱。
龚嬷嬷走后,买鱼肉包子和洋葱鸡肉包子的客人最多,蟹肉包子还是无人问津,嘴上说尝尝的客人也只是吸了吸鼻子买了另外两种口味。
自从卖包子后,林记生意越来越大,位置也不够坐,母女俩走不开,许氏就拜托人跑去租借了三张桌椅摆上,心中也是庆幸当时租了比较大的摊位。
卖包子的这几日,许氏听着林思虞的建议,花八钱银子添了一口二手小铁锅。
买铁锅是因为家中剩的鱼头太多,根本吃不完,林思虞想了想,便跑去林二爷家买了些豆腐,做鱼头豆腐汤卖。
多来了一门长久生意,乐得林二爷一家送了一些豆渣,许氏一拍板,家中的骡子也吃上了新饲料,也长大了一圈。
豆腐两文钱一块,一锅鱼头豆腐汤放五个整鱼头和十块豆腐,一锅汤能卖三十碗。
鱼头本钱算在鱼肉包子里,所以不记银钱。葱姜都是自家种的,水钱也可以忽略不计,本钱只有豆腐二十文。
经过商谈,便定价一文钱一碗,当作是给客人们的福利,鱼头对半切开只有十个,为防客人争抢发生口角,所以加个鱼头的汤便是三文钱一碗。
鱼头豆腐汤汤汁浓白,鱼头不腥不柴肉质鲜美爽滑,豆腐软嫩又入味,以极快的速度招引了大部分客人的味蕾。
但林记小摊喝的还是以藕粉为主,每日只做一锅鱼头豆腐汤,限量三十碗让不少喜欢的客人比平时更早上一些时间来排队等候。
像今日,母女俩还没来市集,摊前就站了三个人,等了好一大会儿。
鱼肉包子还是跟往常一样卖二百个,洋葱鸡肉包卖一百二十个,蟹肉包只卖四十个。
半个时辰后,等到前两种包子各卖空三笼屉和两笼屉,许氏又蒸上了新的两笼,林思虞不禁看了看无人问津的蟹肉包子。
她挪了几步过去添了两根柴火继续温着火,叹了口气继续给涌上来的客人搅藕粉。
等吃藕粉的客人拿着竹筒离开后,下一位等着的客人上前一步,一道阴影压了过来,林思虞抬起头笑着想要问吃什么。
只见新客人穿着身深灰色对襟长袍,提着个三层檀木食盒,与周围格格不入,眼睛与其说是在打量她,不如说是在打量整个小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