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轩书院 > 历史军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三百六十九章 商女不知亡国恨

第三百六十九章 商女不知亡国恨(4 / 4)

“燕山兵家学府锤炼出来的,还是只适合做总旗,小旗官那样的军官,不适合做参将。”

“领兵三千以上,自然是需要天赋的,这个急不得。”吴阿衡倒是没有杨文岳那么悲观,而是为曹变蛟他们说情。

不过面对他的说情,杨文岳却摇了摇头,显然不认可这种说法。

在他看来,眼下的明军新生代将领,都有一种暴发户式财大气粗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却没有用在正途上,而是用在了不在乎士卒性命这点上。

或许只有杨文岳他们这群从奢安之乱、复辽之役走过来的人才能知道,一个百战老卒的性命有多么可贵。

杨文岳宁愿用几十万斤火药和几十万枚石弹来换取胜利,也不愿意用数千上万的将士性命来换取胜利,这点便是他们那个时代走过来人的心理。

这一夜的明日军营境况各不相同,明军那边欢声笑语,吃着肉,唱着歌,即便那十二万日本民夫都分到了一千头羊,每个人吃的满脸流油,恨不得把锅底都舔干净。

反观日军名古屋城内,许多足轻得到的不过是一个一斤重的粟米饭团,外加一些野菜罢了。

伤者喊痛的声音不断地在城内回响,与明军的营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可即便如此,这也是日军能勉强休息的一个时刻。

然而这样的时刻并不长久,因为德川家光等幕府将领,实际上已经不认为自己能战胜明军,更想不出如何能全身而退了。

他们不是没有派人给颜思齐、杨文岳等人送出投降的书信,为了有一条退路,德川家光甚至愿意退居成为尾张的一个小小藩主。

这对于他和德川氏来说,已经是十分屈辱的一种选择了,但即便如此,杨文岳还是拒绝了他们的想法。

原因很简单,大明要彻底的让日本安稳,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当地的环境安稳下来。

不管是政治还是军事,又或者是经济。

这三者都和藩主们有关,因为他们手中占据了日本近九成九的土地,控制了绝大多数的商铺店铺,还掌握有足以威胁明军统治地方的武装力量。

因此不管从哪一点来看,杨文岳都不可能接受他们的投降。

他要的,是彻底的把日军全歼,将所有大名一扫而空,然后分地给日本农民,再迁移大量人口来充实日本,利用日本人口去开拓前往北亚墨利加的航线,建立补给集镇。

这些才是朱由检要他做的,与这些相比,集中歼灭日军和波及人口根本不值一提。

朱由检还是低估了杨文岳这种明代士大夫的手段,尤其是在赶苗拓业这一块。

在杨文岳看来,他们根本就不用波及那么多人口,完全可以靠发地来收取民心,然后以限制当地人口流动,只给他们提供一个务工的方向,那就是北亚墨利加航线。

只要限制务工,那么数百万农民就会开始担心自己的吃饭问题,而这个问题会随着汉人的迁移到来而爆发冲突。

这种时候,只需要大明再发布一条,为了体恤瀛洲百姓,限制汉人参加北亚墨利加开发,专供瀛洲人前往务工,那只需要花三百多万两银子,就能雇佣上百万瀛洲人心甘情愿的为大明开拓北亚墨利加。

或许这在经济账上有些亏本,但别忘了,这上百万人所有消耗的商品,都只能从大明获取。

因此实际上这银子兜兜转转,还是进入到了国库之中,而且他们不会和俘虏的囚犯一样暴动,因为他们是自己选择前往北亚墨利加务工的。

就这点来说,大明要维持北亚墨利加的统治成本,下降了数倍不止。

可以说、在杨文岳的想法下,大明本土都不用出动任何一个人,仅凭一千五百余万瀛洲人,就足够在十几年内,把北亚墨利加的部分地区,开发到诸如大明云贵两省的水平。

这就是驭民之术,不仅不会让瀛洲百姓感到痛苦,反而他们会感谢朝廷给了他们外出务工赚银子的机会。

“呼……”

吹干墨迹,杨文岳将手书放置信封之中,随后起身走出营帐,将手书交给了门口的亲随,让对方派人将信速速送回京城。

亲随闻言当即应下,随后转身离去。

恐怕连杨文岳都不曾想到,便是他今夜的这份信,将彻底奠定瀛洲行省百姓成为大明最出色远洋打工人的局面。

最新小说: 穿越成武松,造反从收服一百单八将开始 西川欲晓1909 极品少爷 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 史上第一嚣张 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 绝嗣王爷得知自己有娃后,杀疯了 在下朱厚照,父皇非要我登基 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 假太子监国,尤物帝后太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