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轩书院 > 历史军事 > 家兄朱由校 > 第四百三十一章 再苦一苦瀛洲

第四百三十一章 再苦一苦瀛洲(4 / 4)

化肥场和矿场的兴起,瀛洲本土近五十万人都涌入了其中,创造出了大量资源。

瀛洲寻找鸟粪岛较为容易,每天都能看到皇店的九千料大船,一艘艘的运送鸟粪抵达瀛洲,再把工厂制成肥料运往大明,水泥和矿产也是同样。

也是因为瀛洲这便宜的劳动力,大明的肥料数量和水泥数量才能激增。

皇店用工人创造收益,然后交税给御马监和地方衙门。

眼下十月已经过去,瀛洲今年的税款达到了三十七万余两银子,田赋更是达到了九百万石。

如果加上瀛洲本土百姓帮官府屯垦的民屯粮,田赋总数是达到了一千三百余万石。

总的来说,瀛洲已经被压榨到了极限,不过即便如此,瀛洲百姓的生活,依旧比幕府时期要好得多得多。

“汉家百姓的迁移有多少人了?”

杨文岳和曹鼎蛟走回了东山县衙,并对着布政司的左右参政询问。

布政司的左、右参政都是燕山毕业,对于各种数据信手拈来,因此不用翻文册便能回答:

“合约九十七万左右,江南的百姓迁移难度太大……”

先回答,再说困难,这是大部分燕山官员受到的政治教育,而杨文岳听后也没有办法。

“江南富硕,哪怕遭遇大灾也难以迁移,更别提今岁是安康之年了。”

左参政作揖解释着,并说道:“除非有波及整个江南的大灾,不然恐怕衙门每年只能吸引数万移民。”

移民靠天,如果天下太平,那没有人愿意离开故土。

即便是眼下,大明的移民主力也是受了旱灾的山、陕两省之民。

“暂时先做着吧,标准不要停,若是田地不够,就多多开办工厂,把瀛洲的农民赶到工厂去,把田地留给迁移来的百姓。”

杨文岳草草安排了迁移的事情,心里对迁移百姓去齐国也有些打鼓。

朱由检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迁移江南之民前往齐国。

只是从眼下来看,江南百姓对迁移瀛洲都尚且如此抗拒,更何况数万里海疆之外的齐国呢……

“今年给朝廷运了六百万石米麦后,府库里还剩多少?”

杨文岳坐下询问左右参政,二人也先后回答道:

“府库还剩一百余万石,加上收割的一千三百余万,合计近一千五百万石。”

“运给了朝廷六百万石过后,算上损耗,府库还有八百万石。”

“就眼下这情况,府库需要采购三百多万石的番薯才能养活那二百余万劳改工。”

“嗯……”听完二人的话,杨文岳微微颌首,只是不等他有别的举动,一名布政使司的参议拿着纸条走进衙门会堂,恭敬作揖道:

“经略,京城飞鸽传书,命瀛洲再盈出二百万石米麦送往京城,以解山陕粮荒……”

“再盈二百万石?!”听到这话的左右参政和曹鼎蛟不免有些吃惊,紧接着他们都看向了杨文岳。

杨文岳紧皱着眉头,似乎在为难。

这不怪他,毕竟瀛洲今年田地总产出也就三千二百多万石,其中二百多万石还是番薯和马铃薯。

也就是说瀛洲米麦年产也就三千万石,原本盈了六百万石给辽东,就有些难以为继了,现在京城又让盈二百万石。

这么一来,原本还能保持人均两石米的瀛洲百姓,眼下就只能人均一石半了。

除非杨文岳找到其他可代替的大量辅食,不然瀛洲粮价必然会被炒高,而没有粮食可吃的劳工和百姓就会动乱。

“经略……”曹鼎蛟看出了杨文岳的窘迫,想开口让杨文岳向朝廷表明瀛洲的难处。

只可惜,他还没说出口,杨文岳就皱着眉开口道:

“先盈二百万给朝廷,再命拱卫营出海捕鱼。”

“如果这样都不能安稳地方,那该镇压就镇压,不要心慈手软!”

“是!”听到杨文岳下令,会厅内四人纷纷应下。

紧接着布政司衙门的三人退下,只留下了杨文岳和曹鼎蛟。

曹鼎蛟见杨文岳不说话,便小心翼翼的说道:

“今年还好,若是明年还如此,那恐怕要饿死不少人……”

他的话,杨文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端起茶杯,看着杯中茶水感叹:

“饿死瀛洲百姓,总比饿死我大明百姓要好。”

“再苦一苦瀛洲,等耕地多了,自然就好了。”

最新小说: 在下朱厚照,父皇非要我登基 穿越成武松,造反从收服一百单八将开始 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 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 史上第一嚣张 假太子监国,尤物帝后太撩人? 西川欲晓1909 绝嗣王爷得知自己有娃后,杀疯了 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 极品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