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历史军事>回到清朝做盐商> 第六三一章 第二个“三年计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三一章 第二个“三年计划”(2 / 3)

片区。还辐射到周边的藩属国。

可以说它们是董书恒建立的大华夏圈的基础。

前面已经说过,要建立大华夏圈,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由经济体。

华夏本土就必须要能够提供各种工业品。满足大华夏圈的需要。

让圈内的国家能够进入一个上升的渠道。

第二个三年计划中,董书恒着重部署了电力和内燃机的发展布局。

率先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弯道超车一直是董书恒心中的坚持。

他的手中现在一共有两个拖拉机生产厂,一个在滦州,一个在江宁,拖拉机的年产量达到了一万五千辆。

对于偌大的市场需求来说,这点产量只是杯水车薪。

拖拉机普及之后,将会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农业所需要的人口也将大幅度减少。

按照复兴军现在控制的这么广大的国土,只要生产效率上去了,以后就不要玩在担心粮食的问题了。

董书恒准备在第二个三年计划中将拖拉机的产量增加到十五万辆。

在郑州府和长安市和广州各修建一个拖拉机厂。

现在,汽油内燃也已经研制出来。汽车的生产也要提上日程。

这样的话,配套的公路建设也要提上日程。

董书恒让交通部将道路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分级建设。

国家只负责国道规划建设,行省负责省内级别的道路建设。县内连接给个小镇、村庄的道路则由县府来修。

这样将道路建设的权限一级一级分下去。能够充分调动地方上的积极性。

要想富,先修路,董书恒一直都非常重视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良好的道路情况也是工业化的前提。只有拥有了良好的道路,商品和人员的流通才能够更加地顺畅。

工业的发展速度才会提升。

第二次工业革命除了内燃机之外,还有电力的使用。

电力方面,董书恒准备逐步推广电力的使用。

目前,只有新京、沪上这些大城市已经开始实用电力。而且这更多的只是一种试验性质的使用。

经过这两年的试验,徐寿他们已经总结出了很多经验。

在电力传输方面也有了很大的突破。

让家家户户用上电灯,让工厂用电机取代蒸汽机已经不是梦想。

但是要让现在的那些工厂都将蒸汽机换掉可没有那么容易。

好在董书恒可以通过行政命令,让国属企业先换掉。

电机的噪音低,不污染环境,稳定性还要高。

同样是一台车床,用电动机驱动的生产出来的零件,不仅速度更快,而且成品率要高出很多。

这就是董书恒在不过于压榨工人的情况下,提高生产效率的办法。

董书恒第一步准备实现每个府都通电。

很多的府城都有建立水电站的条件。董书恒准备在第二个三年,建造五百座小型水电站。

现在复兴路可控的电力传输距离只能达到五百公里。所以水电站辐射的距离有限,建立大型水电站就会面临一个问题,这个水电站产出的电能用不完。

董书恒已经让工业部与水利部配合,以后耗电多的工厂尽量建到水电站的周边地区。

先在董书恒要做的就是至少让老百姓先知道电力这种东西,慢慢去熟悉它。

电力生产出来,必须要有人用掉,不然生产的越多就越浪费。

今年就是新三年的开端。所以大家现在感觉自己的肩膀上都压着一副沉重的担子。

每个人都憋着一股劲儿。明年内阁四年的任期就将要面临第一次换血。

许多人都在准备着

夏宫现在是一幅冰雪雕筑的冬日景象。

正月里的新京还是零下十几二十度。

董书恒的办公室中烧着地暖,却是温暖如春的景象。

窗台上的一盆兰花,在房间中的正开出细小的白花。

一个精神矍铄的中年人被魏玉祥领了进来。

他留着胡须,穿着复兴军青色的对襟文官制服。虽是文官,却虎目灼灼。

来着正是左季高,他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工作,就是一幅充满精力的样子。

他似乎在工作的时候有使不完的劲儿。

来到董书恒的桌前,左季高直接拉了一张椅子就坐了下来。

“总统,我跟您汇报一下视察西域的情况。”

“老左,你先喘口气。”

“笃姬,去给左总理倒一杯茶。”董书恒对站在身后的笃姬吩咐道。

左季高现在还是内阁副总理,协助曾宪风除了内阁的事情曾宪风的精力已经大不如以前。

做复兴军的内阁总理是一件非常伤神的事情。因为董书恒习惯做甩手掌柜。比如这次南下,董书恒就是西去半年

不过,自从左季高做了副总理之后,曾宪风的压力就小多了。

左季高是一个工作狂人,帮助曾宪风分担了很多内阁事务。

董书恒接到沙俄人加大了西域地区摩擦规模的报告之后,不是很放心。

于是就将左季高派过去巡视一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