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王傲气,野心勃勃,有些目中无人,世子却知礼周到,处处挑不出错。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可不是难缠?”元玉道。
姜易点头笑道:“娘子聪慧。若你在这朝堂里,定是个能搅弄风云的人物。”
元玉拿起酒壶给他斟酒,而后笑道:“夫君就哄我吧。我一介小女子,无才无德,就算来了这朝堂上,也只有被人生吞活剥的份。”
姜易听她的话,先是笑,而后握住她的手道:“说你无才无德,我是不信。只是这朝堂之事,确实复杂危险,所以我不愿你过多涉及。”
“夫君的好意我知道,”元玉看他,“只是,我也并非有那么柔弱。”
姜易轻笑着摇了摇头,不再说什么。此事便又被揭过去。
宴会开始后,茂王也没再生事,只是安安分分地喝酒吃菜。这一顿晚膳,倒还算安心。
将要散宴时,皇后对众臣说道:“皇子之前说宫里过年总是冷清,今年本宫便在御花园安排了灯会,诸位若有兴致,不若一同前往?”
皇帝笑着道:“诸位随性就好,不必勉强。”
茂王拿着酒杯对上面扬了一扬,道:“陛下,臣这酒喝得有些多了,得尽早回去歇着。就教自平他们这些年轻人留下,一起玩也尽兴。”
皇帝点头道:“皇叔说得是。”
诸公见状,有些本想留下的也不好再留,只得吩咐了自家的子弟留下。
皇后又问皇子:“皇儿,你的身体可还吃得消?本想着今日只晚上去御花园,身子应当受得住。现下又来晚宴上坐了一会儿,本宫实在是担心......”
皇子摆摆手笑道:“母后不必忧心,今日难得身子稍微舒快,现下正有劲头呢。更何况母后特意为我准备了灯会,我若不去,岂不是辜负了母后的心意?”
他如此说,皇后也没办法,无奈地一叹后,吩咐他身边的宫人内侍小心照应。
宴会散后,年长者先行离去,皇帝也回宫休息。皇后则率领一众年轻人前去御花园。
各色花灯琳琅满目,将御花园点缀得流光溢彩。往日里清寂的森严淡了许多,与之相悖的梦幻迷离出现在众人眼前。四处还有猜灯谜的摊位,有女官侍于一旁,远处还有不少焰火等待燃放。
虽与市井间的热闹不能相比,但足以看出其中的用心。
皇后对诸人说:“大家不必拘谨,随意赏玩便是。”
皇帝不在场,而皇后又随和可亲,年轻人们乐得轻松,便遵了命,各自散开。
人们走远后,皇子抬头看皇后,动容道:“谢谢母后。”
“阿昙,和母后说什么谢,”皇后给他拢了拢大氅,笑着说,“我推你去看看?”
皇子却摇了摇头:“母后,我想自己看一看。”
皇后看着他,最终还是答应了。
皇子身边的内侍将他推到想看的花灯面前,便自觉地退到一旁,留他一人观赏。
皇后则在原地一动不动,一直凝望着他。
姜易和元玉来到了一个巨大的锦鲤花灯面前。他说了些什么,却没听见回应。转头看去,发现元玉正望向另一边。
那边的灯火交映中,是皇子。他的如玉面庞被斑斓的光映得温暖,眉眼却依然平静。他在看近处的灯,面带微笑,专注而认真,周身自成一片天地,悠远宁静,与世隔绝。
这时突然一只野猫窜了出来,一旁的宫人想上前去赶跑,却被皇子制止。那猫灵活地跃上他的膝头,感受到大氅的暖和,惬意地往他怀里钻了钻。他笑了一下,而后轻柔地抚着它。
“在看皇子殿下?”姜易问。
元玉回神,点点头道:“皇子殿下......”话说了一半,却没再说下去,只是叹息。
那一幕格外温暖动人,却扫不掉生命将逝的阴云。想说什么却说不出,唯有惋惜,唯有叹息。
“殿下聪慧博学,虽久困于宫城,却通晓天下大事,”姜易也一叹,“若非......身体所累......实在可惜。”看着元玉因感伤而有些郁郁的眉眼,他又道:“去同殿下说说话吧。”
“可以吗?会不会打搅到殿下?”元玉讶异地问。
“难得能进宫来见到皇子殿下,夫人可得珍惜机会,”姜易笑道,一顿后又说,“殿下温厚。何况还是我们的表哥,更没什么不可了。”
元玉听他这么说,不由笑着点了点头。
二人便过去寻皇子。
“殿下。”
见到他们来了,皇子笑:“表妹,和光。”
姜易道:“殿下如今得叫我表妹夫了。”
闻言,皇子不由轻笑出了声,摇头道:“你真是!听母后说我还不信,现在见了才知道确实是真的。只会围着我小表妹转了!”
元玉笑:“表哥别理这不正经的,只会拿我逗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