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隶属地方的基层治安武装力量。 “弓箭手”也不止是手持弓箭的士兵,还有一种地方武装势力——比如缘边弓箭手,就是隶属北宋乡兵系统的西北土兵部队。 这支土兵也不是全部使用弓箭,武器自备,根据自己的财力准备武器。 . 地处两国边缘的当地人,饱受战争之苦,也让当地民风彪悍,无论男女都很能打。 西夏与宋朝交界处的土人就是如此,不论哪一方发起战争,最苦的都是当地人。 宋人的村子里,有守卫者站在高处看到远处的军旗伴随着尘土而来,立刻冲下来通风报信:“军队过来了,看样子是要打仗了。” 村子里的小孩组织有素的开始把这个消息传遍全村, 挨家挨户通知。 男人从田里回来, 勒紧腰带,绑紧袖口和裤腿,放下手里的农具,换上用金属农具改制而成的刀:“打就打吧,刀也磨好了,马也喂肥了。” 因为是西北边境,有适合的草场养马,这个地方的农人反而不缺马用。 女人问道:“老人孩子要不要送去乡下?” “送什么送,老子不走。”老爷子提着根大棒子语气不善地走出来,“死在战场上总比死在病床上好,老子还能杀几个西夏人。” 家里的小孩也跟着哼哼:“老子也不走!” 他老子一巴掌拍在小孩头上:“跟谁学的老子!”然后又跟他母亲道,“男孩子半大不小了,在后面杀一些漏网之鱼。” 女人也不是扭捏的性格,点点头,又看向大一点的女儿,递给她一把磨得锋利的镰刀:“咱这地方苦,女孩子娇养是害了你们,跟着兄弟一起不要乱跑,拿好武器。” 女儿接过镰刀,常年做农活,力气很大,重重地捏着镰刀挥舞几下:“嗯!” 最后全村的人都出来,壮年男子站在最前面,女人和老人组成中间的防线,小孩在最后。 全民皆战不是说说而已,这个全民包括男女老少所有人。 弓箭,长枪,棍棒,菜刀,铁锹,镰刀……有什么武器就用什么,只要趁手都行。 当外来的军队远远地出现,露出详细的军旗,果然是西夏人。 西夏人看到村落,兴奋起来:“嘿,这里有个村子。” “去找点肉吃……” “是吃肉还是吃女人啊?” 西夏人看到村落门口设置了简单的木刺挡马,不以为然。 只有部分人在村落门口勒马,翻身下马,准确先把会伤害马的木刺和挡马挪开 谁知刚推开木刺挡马,就听到村子里突然传来一声气势惊人的: “杀——” 紧接着,藏起来的男人们骑着马冲出来,各个手拿兵器,满身杀气! 冲撞! 杀戮! 鲜血四溅! 最终,西夏首领大喊: “撤撤撤!” 大军并非敌不过一个小小的村落,但是他们的敌人不是这当地土人,不能在这里牺牲太多。 西夏人退走,村人没有追杀,齐齐站在村口,满身是血,警惕地看着。 直到西夏人彻底离开,村人这才暂时放松。 老人断了一条胳膊,满脸是血的大笑:“老子还没老哈哈!” 媳妇熟练地喊道:“闺女,给你爷爷敷药止血。” “哎,好。” 所有人都十分熟练,见怪不怪。 村人们收敛尸体,处理伤口,去重新布置被破坏的挡马和陷阱,去修整被祸害的菜地,去继续坚强地生活,去勇敢地面对每一次战乱与不安。 . 公元1005年,大破西夏的北宋名将曹玮,向宋真宗提议,用宋、西夏边境的土兵作为防御体系,只要稍加训练就可以配合大宋禁军作战。 为了笼络这股力量,曹玮给出各种福利:最直接的就是给予当地土人田地,并且永远免除田税,还要在春秋农忙的时候派兵保护他们免于西夏侵略。 宋真宗采纳了这个意见,实践之后也证明,非常有用,而且省钱省事。 边境的土著居民常年与西夏人打交道,不仅精通两国语言,还擅长弓马骑射,对战西夏兵丝毫不落下风。 并且因为是汉人,依然擅长耕作,对土地有很深的执念。 这也就导致,当土人编入北宋军队,并且有了自己的田地后,对土地的占有欲导致了对西夏人时的战斗力相当惊人! “抢我的人可以,不许抢我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