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比如,许叔微,虽然据说他著作了《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等,对伤寒学有较多发展,于晚年又著作《类证普济本事方》十卷,还有《仲景脉法三十六图》、《翼伤寒论》等医书,但均未见行世。但凡有一位弟子能帮他保存或者传播医学理念,也不至于今日无法给大家介绍。】 听到钱乙被各种夸,还在等待自己被如何夸的许叔微如遭重创。 他写了那么多本书,竟然都没有传到后世? “未见行世”到底是失传了还是没有刊刻流传到民间? 眼看着天幕直接将他一言带过,许叔微坐不住了。 “不行,我辛辛苦苦写书,不是为了闭门自己欣赏的!” 大宋可不流行闭门造车,也没什么文人学医不体面,他就算是大学士,也是喜爱名声的。 “今天我就去刊刻,多印一些!” 【宋朝在抗疫药物与抗疫方法上也出现了新的进展。】 【尽管人痘法要在清朝经过康熙皇帝得到推广,但是人痘法最早也是在宋朝开始尝试的。】 【天花,古称为“痘疫”,原本是一种只存在与动物身上的病毒,然而随着人类向农耕文明转化,畜牧业的发展壮大让天花病毒成为了一种威胁人类生命长达千年的病毒,并且从西方传到了东方。】 【在晋朝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最早记录了天花传入华夏的过程。到唐高宗时期,王焘的《外台秘要方》记载,随着鲜卑族建立政权,天花从西域传到了江南。】 【到宋朝时期,天花已经成为了夺去幼童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民间甚至有说法“说娃只一半,出花才算全”。直到有了人痘法的出现,才有了对天花的免疫方法,而这个方法,与北宋的丞相王旦有关系。】 北宋真宗年间,当时的宰相王旦一连生了几个子女,都死于天花。 他老年时又得了一子,名为王素,为防王素再遭天花,于是召集天下名医商议防治方法。峨眉山上的一位名医通过将毒性减弱的人痘痘苗通过鼻腔粘膜为王素接种, “天不绝我王家,我终于又有了儿子!”北宋真宗年间,宰相王旦晚年再得一子,高兴地老泪纵横,小心翼翼抱着儿子,亲自为他取名: “吾儿,名为王素!” 王旦并非只有这老来子,年轻时一连生了几个子女,全都死于天花。 本以为自己要惨遭绝嗣,没想到晚年竟然又有了麒麟子,王旦激动中还有担忧:“我年轻的儿女全部死于天花,我的素儿如何才 能保得住啊!” 他的老妻同样心疼这家族中唯一的子嗣, ♒(格格$党文学)♒, 长大着,京中又开始流行天花,终于坐不住了。 老妻提议道:“相公,王素如今也大了,总要出门读书,不可能一直关在家中。这痘疫凶险,不能只靠躲,不如让天下名医来商议,以重赏来鼓励名医想办法。” 王旦抚须思索,王素也到了要开蒙的年龄,不论是去学堂还是请夫子,总得接触人,自己一直把王素关在府上,王素自己都有意见了,最近叛逆的很。 王旦也没有别的好的办法,只能答应:“好!就依你言!” 他很快就在宰相府门口张贴了告示,重金悬赏名医为自己的老来子防治天花,并且派人向民间传播消息。 宋朝行商繁多,消息四通八达,很快将王旦的要求传向四面八方: “听说了没,王相公以重金宴请天下名医,求小儿防治天花!” “听说了没,王相公家……” “听说了没……” “老夫有办法。”一位来自峨眉山的名医找上门来,开门见山地对王旦说道,“此法名为‘人痘法’。” 王旦:“何为人痘法?” “先从出过水痘的人身上取人痘痘苗,然后吹到王素的鼻腔黏膜中,以人痘法来进行水痘防治。只是此法有一定的风险,并不一定能完全见效,你可愿意?” 峨眉山名医一番介绍,也直白说出了人痘法的危险,让王旦自己抉择。 王旦问过其他找来的大夫,几番对比,最终一咬牙,还是答应了峨眉山名医的人痘法:“天不绝人路,老天爷既然让我如此年纪能获得一子,一定不会让我就这么绝嗣,我愿意一试!” 于是,按照峨眉山名医的要求,先找了一间封闭的房间,单独让王素入内,由名医为他接种人痘。 接种人痘后,就是紧张的观察时间。 王素开始发热,并且身上出了些许少少的水痘,王旦担忧的不行时,峨眉山名医反而放下心来:“发热是正常现象,只要熬过三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