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第 82 章(3 / 4)

长城、阿房宫和骊山坟墓之后,水深火热;日子才刚刚开始呢。

要让赵不息说,再过几年;始皇帝肯定是老糊涂了,年纪大了就好好培养一个继承人呗,非得到处修宫殿、修坟墓干什么,年纪大了净干一些糊涂事……

“所以轻徭薄赋;事情就日后再说嘛。”赵不息打着哈哈,“我觉得下一任帝王肯定会轻徭薄赋;。”

对此,萧何抱有怀疑态度。秦朝用法家治国,法家;学说根本就和轻徭薄赋一点边都不沾。

“等再过十年你就知道了。”赵不息看出了萧何;怀疑,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留下意味深长;一句话。

“至于第二条税赋条目繁多,这;确是个大问题,不是换个皇帝或者改朝换代就能解决;。条目多,里面动手脚;空间就大,就算帝王仁慈减税,可难保地方官员不会增加条目胡乱收税。”赵不息继续道。

萧何缄默不语,他自然也想过这一条,可最终也没有想出万全之策来。

赵不息又竖起两个手指嘛,“在我看来,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都有办法可以解决。”

“首先是税赋繁杂,既然繁杂,那就合并征收好了。将田税和其他各种名目;税赋合并缴纳,一年只需要黔首缴纳一次税赋,再也不收第二次。税赋只收粮食和钱,不再由里长收取,直接从县中派官吏统一收取,减少程序步骤,也杜绝乡里中可能会出现;贪污。”

这个方法在后世有一个很有名气;名字,叫做“一条鞭法”,明朝最有名;内阁大臣张居正就是因为推广此法而使明朝中兴了一次,要不是张居正推广此法,明朝最少要早亡几十年。

当然,张居正人死政消,他死了没多久一条鞭法就被明朝破坏殆尽,让明朝短暂中兴之后又迅速陷入了土地兼并;乱局之中。

“税赋导致;权贵富裕而缴纳税赋少,黔首贫穷而缴纳;税赋多,根本原因就是口税和徭役是根据人口而非财富缴纳;。”

赵不息认真道:“权贵一家五口人,三千亩地,只需要缴纳五个人;口税和服五个人;徭役,而徭役又能用钱粮抵消。黔首一家五口人,三十亩地,可需要缴纳;口税和劳役是和权贵一模一样;。同样;口税,对于权贵只是九牛一毛,可对于黔首却沉重;无法负担。”

“所以为何不将口税和人数分开,而和财产挂钩呢?”

当赵不息说到这里;时候,萧何整个人屏息凝气,生怕错过了赵不息;任何一句话。

他思考了数十年也没有找到问题和解决方法;东西,就在赵不息短短几句话中,萧何看到了一条散去了迷雾;光明之路。

赵不息接着侃侃而谈:“将人头税,也就是口税,和劳役一起并入田税中不就可以了。取消人头税,将人头税;部分归入田税之中,地多则多缴纳,地少则少缴纳,无地则不缴纳。这样一来可以减少黔首;负担,二来也可以让没有田地;黔首可以离开故土去其他地方做工讨口饭吃。”

至于那些做工;黔首;税赋怎么办?往后再推出个人所得税呗。

这个方法也是后世很有名;方法,叫做“摊丁入亩”。

其实很多人认为清朝;人口爆炸性增长是因为红薯和土豆;引入,可其实红薯和土豆早在明朝就已经进入中国了,可明朝和清初;人口并没有翻倍增长。

而且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主食一直都是小麦和水稻,从未将红薯土豆作为主食过,顶多只是在灾年种植作为辅粮。

可实际上人口开始爆炸性增长;时间就是从摊丁入亩税收政策;实施开始;,从雍正前期人口七千万到道光年间人口突破四万万,短短百年,人口翻了五倍多。

同时也杜绝了明朝灭亡;根本原因——土地兼并。缴纳税赋不再是按照人口了,而是按照土地,你家里土地多那就多纳税,穷人家里地少那就少纳税,地多;占不到便宜。

赵不息;话说完,却久久没有等到回应,正当她纳闷;时候,萧何才从呆滞中回过神来。

他用一种十分复杂;眼神看着赵不息,久久,萧何忽然长叹一声。

“我曾认为自己治理百姓;能力已经是顶尖了,殊不知我却如斥鴳一般,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不知世间还有黑石子这样扶摇九万里;鲲鹏啊。”

萧何站起来,对着赵不息长揖:“我先前竟然认为您是沽名钓誉之辈,是我蝼蚁之目,看不到您;本事。”

其实这些都是前人,啊不,现在我是前人,这些都是后人;智慧。

赵不息心想,你萧何;确是名相,可后来几千年出了多少不下于你萧何;名臣,不照样没有想出好办法吗。

不过既然她知道,那肯定是要拿出来了,能让天下黔首吃饱饭;方法,自然是多多益善。

赵不息也站起身,浅笑着:“您;志向是做天下人;门客,为天下人谋利。我;志向是让天下人吃饱饭,而这大半年来我在沛县所作所为您都看在眼中。

最新小说: 穿越七零后,我被糙汉老公宠上天 徒儿已无敌,带着六封婚书下山吧! 携子逼婚你不娶,相亲另嫁你急什么 小可怜被赶出门后,成了豪门少奶奶 校花别追了,我只爱我的高冷女神 都如你们所愿了,你们哭什么? 都重生了,老娘嚣张一点怎么了 苏小姐马甲被爆,全京城都跪了! 重生成反派富二代他爹 藏起孕单,陆总离婚请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