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章(3 / 4)

,将时间交由另外三人来考验我。

颜大人从手上取下玉扳指,放在茶几上,在往里面撒入银白色细沙,问我何意?

我对答道:“玉乃圆润,不露锋芒而成其所以,故碎而胜瓦;沙乃细腻,单其一物,指缝难接、广厦难筑,故应跟泥和土混之。颜大人的意思,是希望学生他日青云之时,不可目中无人、恃才而骄,否则定会陷入“沙困玉中,风吹难处,水入难流”的进退不得境地。”

颜大人复问我:“本官举动,未涉及一个‘茶’字。陆羽你可得了什么茶意?”

我思索道:“玉可琢成器,沙成堆却无形,正如——茶之初采纯粹无暇,不假权势;茶之成汤清澈沁心,无涯而有涯。”

颜大人笑问:“陆羽你说,天下茶味是由谁定义的呢?可是你本人?”

“学生不敢与圣上争天下。”我理性道,“只敢在心中默持一理:天下之事圣上定夺,品茶之事行家争鸣。”

颜大人对副考官道:“本官已对陆羽完成考核,该生心澄澈、性凛然,本官甚是满意。”

张志和张大人以诗作考我: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注1】

“嵯峨天皇以本官为师,开创东瀛国填词史,其参拜贺茂神社后,回宫曰:

寒江春晓片云晴,两岸花飞夜更明。

鲈鱼脍,莼菜羹,餐罢酣歌带月行。【注2】”

张大人问道:“彼时东瀛国贵族尚以赏梅饮酒为雅,嵯峨天皇之后,赏樱叹茶才在皇家之中流行。陆羽,本官问你:‘叹茶’为何意?‘叹’字是妙笔还是败笔?”

“学生曾听好友皎然说,东瀛国瘟疫肆虐、无计可施之时,正是张大人托付空海大师携带《般若波罗蜜心经》返回东瀛国,让嵯峨天皇诚心抄写与诵读,才平息了灾难。后嵯峨天皇感慨:天下同源,赐源氏为官卿姓;樱花七日,叹张公空海挽澜之功。”

“学生以为,‘叹’字之于茶,妙在当下珍惜,败在韶光易逝。”

“樱花制茶,理应细细挑去花蕊洗净,再盐渍数日让其入味,方可在注入热水之时得其重生绽放之味。学生猜张大人并未喝过花茶,若学生有幸,愿为张大人泡花茶一盏,共知秋味。”

张志和大人欣然道:“如此甚好,本官爱这片江南山水,与陆君设茶局于碧波亭上,以秋风为伴、清水为镜,也是快哉。”

后,张大人对副考官道:“有陆羽为吾友,如此足矣。”

怀素上人【注3】不以文考我,而是问我以字。

他在稿纸上大书一个狂草的“静”字,道:“陆羽,请对字。”

我道:“多谢上人赐教,‘静’乃是学习茶艺的必经之路,从滚滚红尘的室外到纤尘不染的室内,从来时三千烦恼到走时一身轻松,皆为静。”

怀素上人归位而坐,面和神闲,雅问:“我为狂草,你言皆静,岂非对立?”

我并未急着答话,而是另拿了一张稿纸过来,铺陈在怀素上人的书法作品右侧,提起他用过的毛笔,一蘸江南名品云雨墨,一气呵成挥就一个“真”字。

颜真卿笑问:“不知上人是否心悦诚服?”

“后生可畏!”怀素从茶几上拿起我那幅笔墨未干的书作,“我所写的静字,乃是左右结构,徒然讲究了茶道的一方清净和两方来去;陆羽所写的真字,乃是一体结构,恰好是破了我的考点:去静絜,存本真。”

张志和道:“如此就是你我三人皆认可陆羽之才。”

另外两人道:“正是,正是。”

我已经从怀中拿出茶章,正等着副考官宣布:“考生留下茶章,离场静候佳音。”

却不想外头传来了一阵好响亮的敲门声。

副考官虽是不情愿,但也起身亲自去开了门。

他还没有对那官兵问话,就听见:

“禀副考官大人,不得了!”官兵神色惊慌,“主考官大人的尸首在运回老家的途中,遭遇了不知何处的江湖好汉来袭,竟被……被……”

“说呀!”副考官如同石化一般站立,只剩下嘴唇还能动,“被怎么样了?”

“被砍做两半!”

官兵费了好大劲才说出口,然后就低头闭眼,像是现场就在脚下,不忍直视一般。

“此事到此为止,一切都是天命。天命要来,谁可阻挡?”

副考官摇了摇头,又问:“来报案的人是谁?”

官兵肯定道:“回大人话,是刘长卿刘大人。”

“荒唐!”副考官一甩官袖,“刘大人不是被贬官去潘州南巴【注4】了吗?怎会来江南?”

“卑职不知。”

-----------------------

【注1】出自张志和诗作《渔歌子·西塞山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