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说是真的,若非重要节日,僧人们是不在夜间吃东西的。
“多谢皎然师傅。”
“勿要客气,张生你随我那小弟子过去就是。”
另一边,却是热热闹闹。
原是纪檽峰纪大公子正跟刘长卿斗嘴“悦来酒楼”。
却说当时——
纪大公子在府内吃饱喝足也看够歌舞表演之后,忽有跟班来报,说是刘长卿在“悦来酒楼”做了一首中秋诗,以石头为意象,听的众人是云里雾里。
“公子,刘长卿那首诗可不得了!”跟班稀罕道,“小的虽然不懂诗歌韵律,但也是晓得诗作里头,每联的字数都应该是相等的,谁知道刘长卿偏就破了个例!”
“你是说他写的那首诗前后长短不一吗?”
“是啊,小的不懂这是不是一个新诗体,只管叫人给原原本本地誊写了下来,带回给公子看。”
说着,那跟班就将诗作从袖中取出,交到了自家公子手上。
打开折了三折的白纸,纪檽峰对着刘长卿的诗作念起来:“前,吾途经王佛殿,感石头之苍古、岁月之蹉跎,今对月抒怀,做《题孤石》一首……”
孤石自何处,对之疑旧游。
氛氲之首夕,苍翠剡中秋。
迥出群峰当殿前,雪山灵鹫惭贞坚。
一片孤云长不去,莓苔古色空苍然。
【注1】
看罢,纪檽峰大笑,只道:“要不怎么说,张继写的诗能得颜真卿跟张志和两位大人的称赞,而刘长卿不能呢?”
跟班顺着往下问:“为什么啊,公子?”
纪檽峰把诗作往桌子上一放,起身一挥手,大气道:“换了张继,二十个字就能把同样的意思表达清楚。”
跟班赶紧叫人拿出笔墨,恭敬道:“还请公子赐教,好让小的拿了公子的作品去刘长卿面前说道,当着众宾客的面分出个胜负来。”
纪檽峰一运气,倒也不负这一身贵公子的好长相,只见他风度翩翩地拿起毛笔,在白纸上写下:
长空万里极目处,明月江面浮玉颜。
竖笔题诗诗难成,横笛吹星星易散。
秋光满地照万家,轩窗独占伊人盼。
玲珑扇坠入骨思,忍拨幽兰花叶乱。
【注2】
“你莫要说本公子写的是神作,即刻跟本公子一同去那悦来酒楼一趟。本公子倒要看看,这中秋节呀,在纪府内外有何不同。”
“是,小的追随公子。”
踏入悦来酒楼,随着跟班的引路来到刘长卿的桌前,纪檽峰开口就是:“本公子听说刘大人写了一首石头诗,特来‘拜读’。”
刘长卿起身,不知为何在纪大公子面前说不出“本官”二字,只改口用了“刘某”来自称。
“刘某不想耽误纪公子你的时间,也不想扫纪公子你的雅兴,此诗——”刘长卿指向桌面,“你论也好、不论也罢,无须过多钻牛角尖,以至于看出了些曲解之意来。”
“刘大人你囊中羞涩,雇不起马车只能骑马前来江南也是事实,就是不知你也有过风霜露宿睡在石头边的时候呀!真叫本公子震惊。”
纪檽峰对众人道:
“刘大人这首诗的意思呢,就是说:他在贬官前往异地的途中,到了块石头边歇脚,竟觉得那石头似曾相识。又恰逢是秋季的夜晚,竟有奇观:能在湿润的雾气之中看见青山,能在萧瑟之秋寻觅青葱绿意。那块石头虽然没有群峰高大,但也难掩坚贞与灵气,连雪山和灵鹫都自愧弗如。王佛殿前有一片云未散去,地上的苔藓有着岁月沉淀过后的静谧与沧桑。”
言罢,纪檽峰一叹:
“唉,本公子估摸着刘大人当时怕是饥寒交迫出现了幻觉,才会理不清逻辑地见识到了那些不合常理的景象和颠倒的日夜。”
刘长卿却也没怎么做解释,只道:
“刘某跟纪公子你截然是不同的,你未经历过饥不择食、睡不择地之苦,当然不明白得一山石、一山庙的及时雨之感。倘若刘某今夜感触不深,也不会写出这首回忆之诗来。”
“就是不知刘大人的感触是从何而来啊!”纪檽峰在长板凳上坐下,“与众人分享如何?”
刘长卿此时十分清醒,一句不提自己官场失意的愁苦、一字不说自己情场难全的苦闷,谨慎道:
“本性使然,刘某就是喜欢苍劲的自然造化之物,故而作诗咏之。只可惜这个酒楼里面找不到一块石头,否则刘某定要将石头带回房中存放,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坚韧意志。”
“当真是不如张继啊!”纪檽峰轻拍了一声桌子,“你看看人家张继的志气,登场就是要到枫桥之上去躺冷石板,转场就是直奔了天福寺去睡石板床,人家的意志力和行动力,岂是是刘大人你能比的?”
刘长卿哑口无言。
躺冷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