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6章 互助
第一件事是让蔡承打开“账户”,出三千匹绢,民部再出绢七千,合计一万匹,奖赏淮南屯田成绩最好的两千户人(一户二匹),剩下的六千匹至广陵采买一些农具,分发给刚刚结束上河的俘虏。
对这些俘虏的胡人百姓,管治非常不精细,几乎是按军法来的。但怎么说呢,这种简单粗暴的制度是有效的,发挥了作用。
对这些文化不同、风俗不同且具备一定野性的部落民,就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恩威并施,在驯服其野性、安定其心思、初步改变其生活方式后,再慢慢放宽管制,一点点移风易俗。
他们现在就是屯田户的性质,五年内都不会有任何改变,十年后还要再看情况。
第二件事是给诸葛恢加一百五十户食邑。
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人的能力和品德并不能划等号。
诸葛恢人品一般,大节有亏,但手底下真的有两把刷子,治军、抚民、征战能力都不是最顶尖的,但都还可以,且较为全面,是一个较为难得的多面手。
接金正的班几年了,从一开始指挥长安世兵都不利索,到慢慢可以控制一部分,再到现在率领二万步骑北上河南地,打得有声有色,他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赏赐完毕后,邵勋要求诸葛恢协助组建朔州世兵,员额初定为八千人,其中步军三千、骑军五千,以河西郡(今宁夏)的土地、草场作为组建经费,民部再调拨五万匹绢,长安武库发送器械。
第三件事则是将作少监何充率员经陆路前往辽东,去规划中的王都实地踏勘,尽快敲定此事,入夏后要开始营建的。
这三件事安排下去后,邵勋便让政事堂处理日常事务,他只把控大局。
二月二春耕之后,他便开始把儿子们向外派了。
第一个离开的是齐王邵璋,临行之前,他入宫觐见父母。
久违的太极殿西堂内,邵勋一边晒着太阳,一边翻看着清河、泰山、琅琊等郡的度田进程——目前由御史大夫山遐亲自督办。
贵人乐氏见儿子来了,高兴地招了招手,为他倒了一杯茶水。
邵璋连忙接过,坐在邵勋左侧下首。
有母亲在,他安心多了。
“金刀,幽州刚刚罢废了一些军镇,民情不是很稳当。”待儿子喝了半碗茶后邵勋终于放下了奏疏,说道:“你赴任之后,不要大兴土木,不要派捐发役徒,不要横征暴敛,以稳为主。便是有什么不得不做的事情,也尽量往后推一推,尽量不要扰民,免得给人可趁之机。”
“那漂渝津……”金刀试探道。
这是父亲交给他的重要任务,即疏浚漂渝津通向内陆的河道,以利船运,同时扩建海浦,以待将来。
“先不要急。”邵勋又强调了一遍:“像漂渝津这种要聚集大量人丁的土木营造,尤要谨慎,往后推半年吧。”
邵璋若有所悟。
父亲着重提到了“聚集大量人丁”,话说得很明白了。幽州以及一河之隔的冀州部分军镇,刚刚被罢废,人心不稳,但你让他们骤然造反,却也不容易,盖因编户齐民之后,谁也管不了谁,且住得相对分散,联络起来颇多困难。
可若有什么事把他们聚集起来,可就不一样了。
乐岚姬在一旁听得有些惊讶,道:“陛下,幽州如此危险?”
邵勋还没说话,邵璋先安慰起了母亲:“阿娘,幽州有多年整训的世兵,都是见过血、上过阵的,地方上断然无事的。阿爷就是未雨绸缪,提醒我注意下罢了。只要不太过滋扰民间,没那么容易造反的。”
乐岚姬稍稍放下了心,道:“听你阿爷的。当年那些幽州兵冲进河北烧杀抢掠,坏事做尽,无人不骂。此等凶顽之徒,确实不容易管治,你和他们相安无事即可。”
邵勋暗暗点头。到底是做过太弟妃的,说话有见地。
大梁二十余州,不是每个州的刺史当起来都一样的,内里区别可大了。
“秋收之后,你也熟悉一些情况了,彼时可酌情办一些事情。”邵勋说道:“幽州世兵现在已不足二万,年前你亲自挑选劲勇之士,将其扩编为三万。一应田宅,自己想办法,可不能亏待了他们。”
“是。”邵璋知道这是父亲想考验他。
扩编一万世兵,可不仅仅只是招募一万人那么简单。事实上安家费之类的钱财容易凑,但土地、屋宅甚至还有农具、牲畜没那么好解决,需要打通的关节多着呢,够他全力以赴忙好一阵子的。
而这,似乎更印证了左髦和他说的一些事情。
他悄悄看了眼母亲,见她只是微微有些担忧但没当回事,不由得暗暗叹息。旋即又感受到父亲刺来的目光,心下一凛,暗道有些事情就烂在肚子里吧,别让母亲担心了,毕竟她什么也改变不了。
“金刀,你是不是还要回一趟东莱?”乐岚姬问道。
“是,先回东莱,再去一趟沛郡。”邵璋回道。
回东莱是为了交割印信、账簿。
王妃刘氏在年前来了汴梁,这会还住在那边。小刘夫人则带着孩子们回了沛郡,与娘家人一起团聚,还得去沛郡接一下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