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不知我哥是嬴政> 蒙毅归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蒙毅归队(1 / 3)

第147章蒙毅归队

相里娇觉得她们城主就是乐天。

明明在说忧患之事,却仿佛听到什么值得雀跃的挑战一样。“安啦安啦~"赵闻枭说着戳心的话,“治理一个国家,除了要考虑这件事情以外,咱得以身作则,削减上头的开支,好充盈国库吧?“得制定、执行、宣扬新的法律法规,成立司法机构,维护整个国度的秩序与公正吧?得监督农业生产诸事,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进而保障民生吧?“这一项里,就得包括改良农具,孕育优良种子,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并且兴修水利灌溉设施等等。

“还得想办法选拔文武官员,明确升职降职,腐败贪污的处罚力度吧?“治国安邦诸事,凡百八十件,林林总总已经多得写满了我随身携带的整本册子,女子孕期如何调和,人口如何增长,只是其中一项罢了,不用太过忧心。调整税赋的事情,都还没轮上呢。

相里娇”

谢城主大恩,不忧心,但开始焦虑了。

赵闻枭反手掏出自己的册子,让她先把“部落扩地计划"完善好,紧密关注各部落动向,如果有什么不妙的异动就先开打,极速镇压。“虽说我们凰城的原则,是以和为贵,以理服人。但必要时候,也得施展一下拳脚,别让旁人以为我们都是棉花。”相里娇:“是。”

赵闻枭将正事交代完,也独自在附近溜达一圈,看看安防与其他部落的动态。

如相里娇所言,凰城的确多出许多部落在附近驻扎,而且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抱着和谐友好的态度而来。

她看了一圈,大致心里有数,便先回齐国。隗状已困顿睡去,嬴政在灯下看齐国各家学派的言论汇总。自从有了纸,百家流派的学说流传便广了许多。要不是纸张也挺贵,估计读书人的数量都能翻一番。“现在是什么时辰。“赵闻枭盘坐看他,“你不用回秦国上朝吗?”嬴政将文字看完才抬头:“回。”

还有半个时辰就到卯时了,他现在回去更衣正好。“回吧。“赵闻枭伸了个大大的懒腰,顺便拉筋,“你回去之后,我也得离开这里了。对了,临淄的地形,你不用亲自观看吗?”嬴政把东西放好,起身:“不必了,有路簿足矣。宴会当日,我再过来。”他得与众卿讨论一下季报与后胜的事情。

倘若此事可行,他还得亲自来告知隗状如何施计。嬴政不用观看当地地形,赵闻枭得了空,一直往食肆钻,向各家流派请教治国之术。

不过这种事情像是大海捞鱼,品种各异。

许多士子设想的治国之策,都不太适合落地,只能听个新鲜。碰上这种情况,赵闻枭就权当给自己弄了个错题本,补补功课。宴会的事情,全部交给蒙恬他们忙活。

她除了来回搬东西以外,一句话也没有过问。大

秦国。

章台宫廷议。

一位客卿提及长公子已三岁,该要启蒙,得专门挑选师与傅授学。嬴政便问:“卿,可有举荐之人?”

客卿高歌昌平君与昌文君的学问武功,言道:“是故,长公子的师傅非二位丞相莫属。”

嬴政哂笑。

原来是想要闹这一出。

他不动声色看向低头的昌平君与昌文君:“卿既然知道二位是丞相,便当知其抽不出闲暇功夫,特意教授长公子。我大秦,一日不可无丞相也。”他虽然喜欢万事尽在掌中。

可真要什么鸡毛蒜皮的事情,都丢到他手上,由他处理,那他不得累死。这时候,又有一位客卿直身作揖:“然,长公子之教也急歙。三岁见长,其时正是长公子当学之时。”

好几位客卿陆续站出来,说得扶苏好像没有昌平君与昌文君教授,往后一定会吃大亏一样。

嬴政沉吟片刻,看向昌平君与昌文君本人。“二位丞相如何说?"他一副好商量的模样看向二人,“丞相乃寡人之肱骨,倘若二位不愿,寡人必定力排众议,再择长公子师傅。”意料之中,两人谦虚一番刚才的高歌吹嘘,便感叹着“诸位信任,岂能辜负”云云,将这件事情答应下来。

嬴政要拉拢为自己办事情的启和颠,又想要削弱楚系势力的影响,如今台阶已经放到他脚下,他也没有不走的道理。所以,他顺水推舟,答应了。

一则昌平君和昌文君的学问武功的确不差,二则他们两人虽然有私心,但一定会好好教扶苏。

若是二人私心过重,不必他发怒,华阳太后便会先问罪。廷议后。

嬴政召李斯等人,探讨季报之事。

李斯赞同此举,并称:“若是齐国当真能够一直不动,不借兵举事,则诸国取下时,必定全部涌向齐国。如此,倒也是一个好时机。齐国若是早早多铸秦币,届时诸国货币无法流通,便也会重铸成秦币。”自然,这只能让更多人使用秦币,但还未达成让天下人都用秦币的地步。可也足矣。

王绾较为守成,并不同意。

他的理由很简单,只有四个字:“兴商误国。”李斯他们还得解释一番,此举并非兴商,只是取诸国之财以攻他国。王绾其实并没有被他们说服,可在赢政敲定起此事之后,他还是尽心尽力为季报的内容出力,绞尽脑汁思索该要写什么。两日后的宴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