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不知我哥是嬴政> 政哥请人: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政哥请人: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1 / 3)

第248章政哥请人: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如今的时节,光是渡河并非难事。

只需要找个风平浪静的时辰,再寻几位水中好手,不管是搭建浮桥还是以船只渡江,都是可行的办法

如今的难处是让项燕逃回去报信,楚军能有所准备,在他们找到水中好手之前,对面就能以强弩守之,轻易拦截他们。恐怕得让秦军的尸体飘满淮水,才能渡江而去。蒙恬说:“先驻扎在此,莫要让楚军北上,再想办法。”这地方短时间内,也攻克不下。

寿春乃淮西军事重镇,与钟离前后扼守,三面临水,城郊东北方向的八公山可与城池形成特角之势,抵挡颍口与淮河上游方向的敌军;钟离正对涡口,也将涡口来路的敌军抵抗在外,率先为寿春拦住一波从城父而来的敌军。也就是他们。

且其后襟带江沱,又有多条水路可源源不断输送兵力和补给物资,土壤更是肥沃,灌溉极其便利,适合囤耕。

只需要五六万兵马,且战且耕,分二轮休于淮西与淮东,便可供所有人口嚼用。

五六年间,便可累积十万人口五年的口粮。故而,寿春向来有“西北之要枢,东南之屏障"的称呼,是防御北方兵力南下的最佳地点。

守住寿春就是守住整片南方地带,失去寿春,便如竹子失去竹节,老虎失去爪牙。

后世南宋失之襄阳,便抵抗不住金兵入侵,也是同样的原因。这样的地方,并不适合强攻。

他们也只好先在后方驻扎,再商议如何攻取寿春的事情。舆图展开,挂在营帐中。

李信叉腰看舆图,问蒙恬:“你觉得从颖口进攻与从涡口进攻,机会如何?”

蒙恬:“涡口正对钟离,到寿春之前,还要先消磨将士,且钟离也不是好攻取的城池,与其曲折迂回,倒不如固守淝水,直面寿春。”李信:“既然如此,那我们能不能从淮东方向渡河,自背后腹地偷袭?”蒙恬摇了摇头:“不管是淮西还是淮东,都是重要的军事重镇,乃屈景昭三家的长守之地。淮东有山阳和盱眙从东西两边夹守泗水来路,倘若我们想要从泗水而下,那和直接伸脚踩入捕兽夹,让锯齿铁夹从两边把我们的脚夹断也没有区别。

“而且,若要自淮东而下,又不想腹背受敌,总要先夺取彭城才行。”丢弃淝水口,转而向彭城去,扫平身后障碍再渡江跋涉到淮西,那未免也太曲折了。

当然了,彭城也是个极其重要的军事重镇,他们迟早得夺。但不能是只有二十万人时去夺。

鄢陵与陈、项两地极其靠近,逃走的燕将项燕便是项地豪强,他绝对不会眼睁睁看着家族旧地被他们秦军揽入怀中。为此,他定会竭力争取驻守彭城,以此震慑秦军,以免秦军对项地出手。而一旦彭城被夺,他们在城父的据点,也极有可能会失守。二十万人马并不够与淮东淮西两边军事重镇隔江对垒,两厢兼顾,还不处于下风。

除非一一

他们身后还有援军。

李信又说:“倘若我带着一队人马,从大别山上翻过去呢?”蒙恬还是摇头:“先不说你在攻燕之战中,一战成名,楚军是否已经知晓你的战术。就说这大别山可与燕国情形不同,你在燕国是沿山而上,再顺势下冲,犹如一柄利剑斜插燕都。

“可要从大别山翻过去,你还须得过江,夺下义阳城,再到西南方向绕过诸多山脉,斜入沼泽地,跋涉过了沼泽地,还要攻下好几座城池才能靠近寿春。这样的话,翻过去做什么?

是翻山越岭比较好玩,还是给供粮的后勤军马提供一点儿困难,磨砺磨砺他们。

再者,要是李信真带队离开,他要同时应对淮西、淮东的两路楚军,岂不是左支右拙。

李信也不是不懂蒙恬所说的事情,只是行军打仗,总要将每一种可能都陈列出来,一一进行推演,才知道选哪一种策略才算最优。然后他们发现一一

最好能有四十万以上的兵马驻守此地,也像楚军一样且战且耕,死死把守住通往城父的淝水,再夺下彭城,就看谁能熬得过谁。要是能再有多一些的兵马,便可以分成小股作战,不断侵扰楚国其他城池,慢慢合拢切断楚国后方供应粮草的路。如此,寿春内的粮草一旦吃紧,就容易生乱,被他们找到可取之机。李信:”

这不就是王翦老将军所说的,非六十万兵马不可么。少年意气的李信将军,躲过了历史上被项燕尾随三天到城父,从而失去先机的战役,却没能躲过夺下楚国都城寿春的这场持久战。“你去信与王,说明此间情形。"李信以手遮脸,不想见人了,用手肘推着蒙恬,让他快快写信,“快去,要是慢了一步,彭城迎来淮东援军,那可就完了。”

他们南下荆楚的功劳,足以被全部抹平。

须知除了平舆、鄢陵、寝地和城父,淮水以北还有诸多城池没被收服,万一他们也联手,那可真是不堪设想。

蒙恬:“……你是主将,若我来报,你想受军法处置?”逃不过的李信,只好执笔上书。

他听着蒙恬在旁边四平八稳提醒他注意笔墨遣词的声音,总觉得头皮发麻,脸也发麻:“你是不是在心里取笑我?”“没有的事,快写。"蒙恬催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