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42】
因为未曾见过大姐江彩环,所以一开始江夏并未认出她。还是秦瞻在第一时间提醒她:“你上次来没见过你大姐吧,坐在中间的那位是你大姐。”
两人来之前给家里打过电话,江家和秦家都知道他们今天到谷莲村。江正华和陈义兰见江夏回来了,连忙接过她手上的箱子。“你大姐家有点急事,你先去房里歇着啊。"陈义兰说道,随后就把安排在了她的房间里。
安顿好江夏后,秦瞻也回了自己的家。
江夏坐在房里,房门没关,外面几人的谈话她听得清清楚楚。“我好不容易搞起来的包子店,那个丁小兰非要插一脚,张建民也是个软脚虾,他爸妈说什么就是什么。”
“他难道不知道,他爸妈偏心都偏要胳肢窝去了。”“当初分地也是,张家五亩地,土肥的地、方便抽水的好地他们都分给小儿子了,我们得了什么地,都是些偏的远的,土也不肥,抽水也不方便的地。”“同样起早贪黑下地干活,就因为张建军家的地好,我们的地差,一年的收成,我们比他们少上三分之一。”
“就这样,我还要被张家二老骂,说我干活偷懒,所以收成才比建军家的少。”
“我是不知道他们怎么有良心说出这样的话,除了地里的农活,家里的活可也都是我在干。”
“眼看着丁小兰得意地尾巴都要翘上天了,我哪里能咽得下这口气?”听完江彩环一系列的哭诉,江夏也算是大致听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她大姐江彩环早年嫁去了隔壁村的张家。
张家有两个儿子,大姐江彩环嫁的是张家长子张建民,她方才说的丁小兰就是她的妯娌。
丁小兰嫁的是张家次子张建军。
两个孩子中,张家二老从小就偏心小儿子张建军。平日吃食上紧着张建军家,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不说了。就是在大事上张家二老也是一碗水端不平,就说分地的事吧,五亩地两兄弟平分,一兄弟得两亩五分地。
但张家二老精明得很,哪怕是一碗水不端平,也不会做得太过。估计也是怕做得太过被村里人指指点点吧。于是在数量上是公平公正,但他们又在外人看不见的地方偏心小儿子。就像方才江彩环说的那样,小儿子张建军得的都是土肥的、位置好的以及大块的地。
张建民分到的地,地方偏远不说,地块小还分散,旱的时候不方便抽水浇地,土也不肥沃。
再之后就造成了她说的,同样起早贪黑下地干活,但一年的收成却比人少了三分之一。
而江彩环又是个性子要强的,她要是真偷懒也就算了,付出同等甚至更多的努力,结果收获的时候获得却比别人少了许多。她哪里咽得下这口气。
就在她这口气堵在胸口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的时候,她寻到了个新路子。
这天,江彩环天刚蒙蒙亮就走路去镇上买棉花种子,因为没来得及吃饭,又饿得不行,她花了一毛钱买了两个馒头。因为饿,江彩环一拿到馒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吃第一个馒头的时候,她还没什么感觉。
等她吃到第二个馒头,她就吃出来了。
这馒头做的还不如她做的好吃呢,馒头发硬不说吃着也不香,她蒸的馒头不仅松软还带着微微的甜味,比这不知道好吃多少。馒头做成这样也能开店?那她也能开。
本是脑中随意冒出的一个想法,转身就忘,但却突然点醒了她。江彩环的视线重新落向馒头店,看这排队买馒头的人,生意也算红火。馒头做成这样,生意都能这么好,那她开店说不定能更好。江彩环向来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人,打定主意后,买完棉花种子,她就回家跟丈夫商量了这事。
张建民倒是没什么特别的想法,他觉得江彩环想做就去做,家里的二亩五分地,他一个人完全能种得过来,就是比以前辛苦些。于是,江彩环还真的去镇上看铺子了。
不多久,她就租下一间铺子,铺子离她之前买馒头的馒头店有些距离,在镇子的西边,而她准备开的这家包子店在镇子的东边。离得远有个好处,客源不会重叠。
要是两家店离得近,以后她家包子店的生意好过馒头店,她也怕馒头店老板嫉妒红了眼,找她家店的麻烦。
而且铺子的周边她也看了,别说包子馒头店,连家早餐店都没有。说起来,整个富兴镇也就一家卖馒头的早餐店。这年头大家家里大多不富裕,吃饭都是在家里吃,少有下馆子或者去早餐店买东西吃的。
所以,馒头店的馒头即使做得差强人意,生意也还不错,因为镇上的人想买馒头只能去这一家,没别的地方可去。
也正是看中这块市场空缺,江彩环觉得自己的包子店一定能开起来。结果,还真如她预料的,包子店在镇上开了两年,生意越来越红火。甚至她的张记包子店在镇上都有点名头。
而镇子西边的馒头店生意则差了许多,眼看着生意越来越差,馒头店老板都有点想关店的打算。
馒头店老板不是不知道张记包子店,甚至还让家里人去包子店买过包子馒头。
首先人家张记包子店卖的早餐种类就很多,不仅各种肉馅儿素馅儿的包子和馒头,还有饺子馄饨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