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车刚碾过洛水河岸的芦苇丛,驾车的四匹老马就集体闹起了肚子。
里面掺的巴豆能让石头都拉稀。
姬林此番御驾亲征,本想着重振王室声威。
姬林扶着吱呀作响的车辕站起来,头顶的皮弁冠早被颠成了斜塔造型。
“王上!郑军就在三里外!”
姬林眯眼望向地平线上飘动的“郑”字大旗,发现对方阵前晃动着五颜六色的小点。
这场载入史册的繻葛之战,是从郑国军乐团演奏《蛤蟆娶亲》开始的。
而周王室这边刚擂响战鼓,鼓面就被蛀虫啃出了个心形窟窿。
然而士兵们饿得前胸贴后背,摆出来的队形活像条被啃剩的咸鱼骨架。
姬林挥剑的姿势颇有先祖遗风,如果忽略他踩到袍角摔成狗啃泥的话。
周王室特制羽箭的箭翎全被蛀空了,轻飘飘的箭杆在空中跳起了华尔兹。
随着双方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交锋,战场局势愈发混乱。
就在众人都以为战斗将这样持续下去时,郑国童子军的出场,彻底打破了原有的局面。
姬林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玄色龙纹旗被个流鼻涕的熊孩子当尿布使,气得把佩剑都抡出了火星。
“护驾!护驾!”
鼎腹上“天子万年”的铭文正对着姬林的屁股。
整个周军阵型瞬间炸成了烟花。
姬林在溃逃途中解锁了七种独创摔倒姿势:被田垄绊出的“鹞子滚地”,踩到牛粪完成的“鲤鱼打挺”,让树根勾出教科书级的“平沙落雁”。
这个被后世称为“金钩钓龙”的姿势,后来成了江湖骗子最爱的招摇撞骗绝技。
竹简上的《御驾亲征日记》记载着:“初三日,郑军未至,食麦半升。
这位春秋小霸王笑得差点从战车上栽下去:“快把周天子的逃跑路线刻成碑!”
碑顶蹲着只栩栩如生的铜蛤蟆,每当北风刮过,蛤蟆嘴里的铜珠就会滚出“呱呱”的响声。
“此碑名曰《天子十八摔》!”
红鼻子侏儒套着纸糊的王冠,把姬林“平沙落雁”的姿势摔出了天鹅湖芭蕾的味道。
最损的是光头侏儒,他把郑国国旗铺在地上,每次“姬林”摔上去时,旗面就会弹起把他掀个跟头。
他伸手摸了摸新制的缯衣玉裳,发现郑国裁缝居然在裤裆位置绣了只捂眼睛的乌龟。
繻葛之战的结果就是:彻底掏空了周王室的家底。
这老头在战场上笑掉了全部牙齿,如今戴着刻有“郑国制造”的玉牙啃麦饼,咬合力能磕碎核桃。
转年开春,郑庄公送来了终极贡品:用繻葛战场废铜铸的十二金人。
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第七号金人“玉山倾倒”。
第九号“珠帘倒卷”更被青楼女子改成媚术,跳得恩客们纷纷滚下楼梯。
他在“鹞子滚地”的姿势里悟出借力打力的诀窍,巡夜的侍卫还以为闹了狸猫。
洛水边的说书人把天子摔编成了九九八十一回评书。
连齐国稷下学宫都开了“滑稽战术”选修课。
“瞧这招‘金蟾脱壳’,关键是要在落地前放个响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