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钟撞碎薄雾,十二道青铜门次第洞开。
玄色龙袍扫过新铺的玉砖,每块砖缝里嵌着的金线都在他脚下精确对齐。
原因是第三级台阶比其他的高了半粒粟米。
嬴政的声音让身后百官集体打了个寒颤。
新任廷尉蒙毅差点把笏板捏出裂纹。
昨日皇帝刚颁布《冠服度量令》,规定官员佩玉必须精确到“三寸九分”。
至少长城砖不用每块都刻上工匠姓名和烧制时辰。
当场果盘就被扣在了御史大夫的朝冠上。
他抄起个柿子掂了掂,“重量误差超过半两!给朕把少府的人全拖去种果树!”
他原本要汇报六国遗民闹事,现在临时改成《关于统一全国水果规格的十八条建议》。
嬴政的目光如探照灯般扫来:“丞相,你袖口露出的里衣颜色比朝服深了半成!”
他的玉佩刚刚被查出短了根头发丝的长度。
三日后咸阳西市的清晨。
抬头见着一平民打扮的男子,剑眉斜飞入鬓,手里掂量着官制量斗如同把玩玉璧。
“标准?”
“《仓律》规定量器需用栎木,你这用的是槐木——吸水率差了两成!”
扮作平民的嬴政使过眼色,蒙毅开始手忙脚乱记笔录。
“这秤砣,”嬴政用铁钳夹起块黑疙瘩,“用的是几等铁?”
“寻常?”
“《工律》规定三等铁含碳量千分之四十五,你这块……”
“听这淬火声,碳含量起码超了千分之八!”
这场整风运动很快席卷全国。
用舌头舔青铜器判断锡含量。
甚至能通过品尝井水说出挖井的深度。
淮阴城的屠夫研发了“猪肉分割七十二刀法”。
最惨的是齐国故地的盐商。
老盐工们集体在东海边哭出了海豚音:“陛下!海盐它天生就长这样啊!”
嬴政的新诏令吓得海浪都矮了三分。
附带的竹简上写着:“此盐采自琅琊,长宽高皆三分。”
顺着黑烟寻至偏殿,只见丹炉炸得满地狼藉。
“陛下!”徐福举着块黑乎乎的东西扑过来,“此乃仙丹残……”
方士们集体石化。
徐福的胡子抖得像风中的蜘蛛丝:“陛下圣明!此物正是……”
嬴政用剑鞘在地上划拉算式,“按《墨经》所述,若调整为硝石十五分、硫磺二分、木炭三分,爆速应该能达到……”
竟是某个方士偷偷藏的药粉受潮自燃了。
被熏成黑脸的工匠们听着皇帝陛下讲解抛物线计算公式时,终于相信了咸阳城的传言。
更离谱的是,嬴政亲自设计的投石机能把石弹砸进指定窗格,吓得匈奴探子以为秦军得了天神相助。
鼎身上密密麻麻刻着《大秦计量标准》。
供奉的三牲被修成了等体积的立方体,羊头方得如同积木,猪蹄切面光滑如镜。
赵高举着扩音铜筒喊“吉时到”的瞬间,三百支标准箭矢齐刷刷射向日晷投影。
“看见了吗?”嬴政指着香炉里螺旋上升的青烟,“这才是标准的祭祀烟气,每圈直径误差不超过半寸!”
从此咸阳城流传起新谚语:“宁惹阎罗王,莫犯始皇尺”。
陛下有令,仙山轮廓必须符合方圆规矩,否则“神仙也要下岗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