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谐不明白为什么召见太史令,要先召见王盖,王盖却是很清楚的。
而太史令乃外朝之官,官秩亦不高,除大朝会外,不能直接前往中朝的宣室正殿及东、西配殿,需要有中朝的侍中、黄门侍郎为导引。
听说是为了凌晨的孛星之事,王立大为吃惊。
可凌晨那会,被他请来一同观星的司徒、尚书令王允,以及太常卿马日磾,已经决定隐瞒这次的孛星之事,并嘱他勿要泄露消息。
“太史署之事,为何要我去问家父?”王盖反问太史令王立。
所以他半是推脱半是提醒道:“是陛下要了解孛星之事,又不是我要了解……王令还是尽快随我同去,勿要让陛下在殿中久等!”
再者,这是天子自己知道的,可不是他泄露消息。
太史令王立再次犹豫了片刻,选择了实话实说:
刘谐讶然。这天象之说,居然如此灵验的?
这番后事,正与太史令王立对天象的解读吻合。
太史令王立回答:“少则一年半载,多则三年五载。天意高缈,臣不能确定。”
王立既然把孛星天象告知于天子,索性一并告知了司徒王允、太常卿马日磾隐瞒星象的决定:
“两位商议之后,以董太师即将返回长安,颇有一些关于东线战事、朝中处置的谣言出现,正是人心惶惶之时,不宜再多生纷扰。故而决定不在朝廷上公开此次天象。”
按照他的认知,天象的变动,星辰的异常,往往预示着世事的变动,是上天对朝政、君王的警示。
如果把今早这天象公开,太尉是必然要免职的!
“此次孛星光芒暗淡,须定睛凝神方可看到,待到天光放亮即告消失。其星如此,则征兆亦微弱,很可能不会发生。“
”那马太常也同意么?“王盖继续问道。
马日磾身为太常卿,就是继任太尉的第一人选。
王立回答他道,语气中不无钦佩:
“原来如此。”刘谐点了点头。
待王盖、王立告辞退出殿外,刘谐也由宦官导引着,自东配殿后掖门返回了之前所居的阁室。
他也只有问这宦官了,总不能去问那王侍中。
太监说话,果然顺耳……
这宦官慌忙跪下:“奴婢姓方,贱名不敢辱陛下尊听,也不敢担任什么职司。”
按照正常情况,说话这么顺耳的太监,不该积极奉承天子、讨要封赏的么?
“回禀陛下。司徒公有禁令,后宫宦者,皆不许通名;除诸令、丞之外,余者仅备导引洒扫,中常侍、小黄门等宦职一概禁用,违者不赦。”
这事大概过去还没多久,现在对新进的宦官,管控得必然非常严厉。
是不是该找个合适的师傅?
如此情况下,最好就是新找一位厉害的老师,朝夕相处,认真学习一段时间。
以他电视剧级别的历史水准,对这个时代的文教名臣,知道得实在不多。
而且,这位重臣似乎挺忙的,除了朝廷公务,还要设计诛杀董卓,大概无暇教导于他。
刘谐觉得,这位既然能生出那样著名的才女,自身的才识肯定极为优秀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