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瓦剌留学生(2 / 4)

。若制度不改,大明危矣!”

朱元璋沉默良久,突然冷笑:“老四,你倒是会狡辩。那你告诉咱该如何改?”

朱棣额头触地:“儿臣斗胆建议,可立"贤能者继位'之制。皇子成年后,分封各地理政,由朝廷考核,择最优者立为太子。”“呵,说得好听。"朱元璋剑尖挑起朱棣的下巴,“你不就是觉得自己最'贤能'吗?”

朱棣直视父亲眼睛:“儿臣不敢妄自称贤。但若为江山计,确该择贤而立,而非论长幼。”

屁股决定脑袋,非嫡非长的朱棣早就歪了屁股。朱元璋的剑“当哪"落地,老皇帝踉跄后退两步,枯瘦的手抓住东西才稳住身形。

他忽然想起洪武十年,标儿曾劝他不要废丞相:"父皇,后世子孙未必都有您的精力.…

当时他是怎么回答的?

朱元璋突然收剑入鞘,转身望向仍在播放的画面。北京城中,于谦正在组织军民抵抗瓦剌大军。“这个于谦,倒是个忠臣。"朱元璋喃喃道。如此忠臣,可惜…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嘉靖修道、万历怠政、天启做木匠……一个个昏君接连出现。朱元璋的手,终于缓缓垂下。

招工结束后,夕阳西斜,将三人的影子拉得修长。姜戈走在回吏房的青石小径上,忽然驻足对郑和嘱咐道:“明日开工前,记得带上些藿香正气水。这是我从商城买的药方,我已命人熬制成汤剂了。“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张药方,“这是改良过的配方,加了茯苓、陈皮,最是解暑。”总不能把工人当成耗材,们都是家庭的顶梁柱,尽量减少对身体的损伤。砖窑扩大了规模,工人也扩招了,而且这个待遇也很好。“大人体恤百姓,实乃仁政。“郑和拱手道,忽又想起什么,眉头微蹙,“只是砖窑扩建,工钱又如此丰厚,下官担心县库吃紧。后面还要修河堤、筑水闸…这些个工程可都是他负责,若是财政吃紧就不好了。话音未落,却见姜戈唇角微扬、露出个有钱人的微笑。恰在此时,周瑜一袭月白长衫从回廊转出,腰间玉佩叮咚作响。这位江东美周郎手持一册账本,朗声道:“姜县令,第二批玻璃杯已售与商人,价比上回又高出三成。“说着展开账册,“那商队见了玻璃上雕花的工艺,直说是皇室都未见过的珍品。”

玻璃杯。

说到这件事姜戈都会被自己气笑,守着金山银山苦哈哈赚钱,商城里几块钱一个的玻璃杯在这里可以卖到千金。

物以稀为贵嘛。

以后还能卖香水、胡椒粉、口红…就是这么稀奇的物件容易引起注意,姜戈还是想闷声发大财,忍住,不能半场开香槟。最近世道越来越乱,姜戈听说那个大皇子在养私兵,傻瓜,造反的动静还搞那么大。

连她一个小县令都能听到风声。

皇帝竟然不知道?

这个朝代迟早药丸。

而且这个风声竞然还是周瑜告诉她的,真是天才,已经把局势都摸清楚了,兼职都能做的那么出色。

吏房内众人齐聚一堂,大家也是头一次听闻卖玻璃杯赚钱的事。赚钱当然是一件好事情,但是…

周瑜皱眉,“不过外面那伙土匪确实碍事,有很多交易的商队都被他们拦路打劫,搞得这些日子商队少了许多。”

说起这个,周瑜还是挺烦的,那个土匪窝人数众多,又和官府有勾结,搞得商队听闻松阳县的方位都不敢来。

尉迟敬德也听路过的百姓谈及过此事,他拿起手里的武器,面色凶恶道:“等我闲下来,把这窝土匪都给打杀了。”打杀一窝土匪而已。

尉迟敬德胸有成竹,连正规军都算不上的东西,武器也不正规,打杀起来一点难度都没有。

“不可,那伙土匪有数万人,又得官府庇护,恐怕后面和朝廷势力勾结,现如今我们不适宜太过招摇。"周瑜面色凝重。松阳县现在只有那么多人,松不开手脚。

屋内顿时一静,姜戈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案几上敲击,这是她思考时的习惯。郑和注意到,县令的指甲修剪得极短,手又生的精巧。“先想法子绕开那伙土匪。"姜戈最终决定。尉迟敬德憋着火,他在战场上杀人如入无人之境,竞然要避开一伙土匪,真是气煞人也。

刚想开口就被姜戈堵住,“等到我们人再多一些,大可直接打过去。”家门口盘伙土匪,干什么都束手束脚,连姜戈都不想忍着这口气。众人纷纷应和姜戈之后回到了各自的朝代。郑和刚睁开眼睛,就看到了朱棣。

“三保,今日如何?是否辛苦?“关怀的话语不管是谁听了都会觉得暖心,尤其是本就心怀感恩的郑和。

郑和摇了摇头,松阳县做工实在不算是辛苦,就是需要察言观色,但这本来就是他的强项。

内侍因为身体的残缺,心理要比旁人敏感。“唉。”

朱棣叹了口气,却又不愿意多说,“砖窑的事…“朱棣话锋一转,“可需本王调几个工部的匠人来?”

朱棣也是知道郑和正在忙着修砖窑的事情。虽然说郑和懂一些烧砖的事宜,但是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接触。郑和担忧但也没有多问,配合着转移话题:“明日砖窑就要开始上工,还是要学习一下。”

他明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