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历史军事>万历明君> 第230章 以一持万,树碑立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0章 以一持万,树碑立传(4 / 6)

听到锄强扶弱一句后,何心隐抿着嘴轻轻点了点头。

葛成见状,这才如释重负,展颜一笑。

他是真心不希望何心隐误会,将他视为心机深沉,两头算计,只为了金银财宝,亦或者诏安为官的那一类人。

葛成将陈年旧案一股脑往外捅,只是希望何心隐能明白,自己是一名真正的江湖中人。

江湖中人,与话本有相符的一面,无非就是拉帮结伙,打打杀杀。

同时,又与“远离朝政,自称一统”的美化加工有所不同,基本上很难有脱离政治的存在。

或者说,能不能参与政事,向来是“大侠”的标准。

闻名天下的大侠,无不是贯彻自己的意志,向朝局施加影响。

当初蓝道行算计严嵩,邵樗朽在隆庆年间为高拱谋划“复相”,汪直称王建制一心互市,莫不如是。

至于一省之内举足轻重的人物,往往是开帮立派,设卡收税,与地方乡绅、官府互为表里。

譬如招纳亡命的太仓张家,乃至葛成托张家的关系这些年寄身的漕帮,多是这等现状。

混得最差的,当属不沾权势的独行客。

只能单打独斗,口中喊着行侠仗义,干着劫富济贫的勾当,葛成便是如此。

虽说今次山东之事有太仓张家暗中授意,却也是实打实地自己愿意出这个头。

只是,这一次与以往不同,他遇到了何心隐——与自己立场截然相反的道上大侠。

越是无名的侠客,越是敬佩那等操弄风云,动摇局势的大侠。

葛成素来敬重何心隐。

杀污吏抗苛税、算计奸相严嵩、周游天下讲道、揭帖谏言皇帝……简直就是江湖传说。

当江湖传说站在对立面,着实不是什么好受的体验。

甚至一度让葛成怀疑起了自己。

到底是何心隐背弃了江湖道义,还是他葛成行差踏错。

何心隐察觉到的暧昧,概是来源于此。

因为哪怕是葛成自己,也着实在犹疑之间。

他只想向面前这位当世大侠论个明白,到底谁错了。

葛成就这样坐在门槛上,旁若无人般说着掉脑袋的话。

“某是不惮于扯旗造反的。”

语及此刻,可谓惊煞旁人。

不仅葛成身后几名骨干勃然变色,院中的赤民们更是翁然作响,齐齐缩了缩脖子。

葛成视若无睹,声音再高了三分:“嘉靖三十二年,师尚诏率区区三百饥民造反,不几月,便拥兵数万,转战三省,破府、州、县城数十座,杀破官军万人,某得能耐未必比师尚诏差了,身死道消前博个名声出来亦是垂手可得。”

“不过,彼时是天灾,百姓饥死饿毙无算,太祖留下的赈济仓空空如野,赈济的银两成了贪官们的华贵首饰,百姓实在没了活路。”

“如今是人祸,朝廷与士绅斗法,逼得咱们停耕罢市,补税退田,虽说破家困毙就在眼前,好歹未将路彻底堵死。”

葛成说到这里,转过头,视线在一众骨干以及何心隐身上来回逡巡。

他顿了顿,从门槛上缓缓站起身,面朝院中帮众,斩钉截铁而又意味深长地开口道:“某既不讨财,也不求官,只是不愿见乡里乡亲做了神仙斗法下枉死的蝼蚁!”

“某在这里给个准信,但凡老爷们给穷酸们许诺一条活路,某便将这自家这条贱命卖将出来!”

……

写到这一幕的时候。

何心隐感慨万分,手中的笔也顿了顿。

昏暗的民房内,亮着一盏煤油灯。

作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整理当日见闻,编撰成附录,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只不过作为亲历者,代入感实在过强,何心隐每写一句,就感觉彼时的场景一一浮现在眼前。

何心隐深吸一口气,准备排解多余的心情,继续落笔。

就在这时。

他突然停下了笔,缓缓抬起头来看向屋外。

创作往往忌讳打扰,但有风吹草动,便会停了思绪,何心隐这反应,显然是屋外来了客人。

果不其然。

一道恭谨的问候,伴随着敲门声,一并传入屋内:“先生,县衙那边传话来了。”

何心隐的心绪突然被拉回了现实,他搁笔起身,三两步便来到门口。

拉开门扉,借着屋外稀薄的月光,何心隐看清楚来人的面容,脸上露出笑意:“是仲好啊,进来说罢。”

冯从吾从善如流,跟着何心隐进了屋。

乡间不似城里,民居虽然简陋,却并不狭窄,两人并立绰绰有余。

何心隐坐回案前,看着眼前这名从容的学生,忍不住感慨道:“他人都觉民居苦寒,不愿踏足,也就仲好怡然自得了。”

这话里的他人,自然是门下其他子弟。

与别人比起来,眼下这位名唤冯从吾的学子,虽说门下求学的时间最短,却是最孚真传的一位。

冯从吾谦虚一礼,嘴上也没忘了正事:“先生,沈部堂与余巡抚,明日要去一趟孔府,来信请您一同前往。”

何心隐一怔:“余部堂要去孔府?”

曲阜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