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边另一位副导演低声急道:“路导,小楠不拍,我们这个镜头就少了个重要配角元素啊!”
“其他备选的小演员,跟小楠比都差得有些多。”
在场的都是父老乡亲,这时候场边刚刚化完妆的群演都靠了过来,小女孩的妈妈也急得要哭出来。
小楠突然伸手给母亲擦了把泪,回头冲路宽道:“导演哥哥,我可以演!”
“我妈妈告诉我,三十年前,她就是从这里被外公抱着逃出来的,我想体验一次她的经历。”
人群中不知道是谁先破了心防,很突兀地吸了吸鼻子。
拍摄现场的补充光源,照亮了很多塘山本地群演抹泪的动作。
他们中,有的当年也还像小楠这么大。
有的当年的孩子也像小楠这么大,但那些可亲的音容笑貌,却永远留在了三十年前的那一天。
这也是不少幸存者踊跃报名要来参演的原因。
他们和阴阳两隔的亲人分别太久太久了,这样的方式,也许能让记忆中的那些面孔更加鲜活些。
“好!大家准备!”
路老板也是看的心有戚戚焉,不过这样的情绪酝酿即将到达顶峰,如果拍摄顺利,可以预见这场戏的精彩程度!
每个群演都能拿出堪比专业演员的水平,甚至超越专业演员!
因此他们根本不是在表演!
所有人就位,路宽再一次检查妆造、道具、细节。
近景演员和特写演员的脏污和伤痕更为逼真,其他群演出于时间关系无法做到最完美,对最后的出画影响也不大。
他叫来制片主任,嘱咐准备好干毛巾和热水,待会儿给义务出任群演的塘山父老乡亲们卸妆擦泥。
路宽坐在监视器后面,伸出手来感受着雨滴的频率,所有人都在等待他的指令。
大地震后的暴雨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地壳中积聚的能量骤然释放,高强的热量将空气中的水汽蒸发,遇冷后自然会落雨。
只不过雨戏的拍摄非常困难,特别是像路老板这样高要求的导演,只有提前做好万全准备,随时开始拍摄。
这样的秩序和纪律,也只有他平时严格规训和培养出来的嫡系剧组才有这样的执行力和应变能力。
又是五分钟过去,路宽看了看天色,心知不能再等,果断拿起对讲机开始最后的部署:
“反光板、柔光灯就位,光比调整到7比1,led灯板做辅助光主力!”
“是!”
光比就是主光和辅助光的强度比例。
例如主光的强度是辅助光强度的 4倍,那么光比就是 4:1。
光比决定了画面的反差程度,在拍摄高调画面,如明亮的室内场景或者清新的人像时,通常会使用较小的光比;
而在拍摄低调画面,如暗色调的悬疑场景时,会使用较大的光比,辅助光强度相对较低。
路老板亲力亲为,又走到工业风扇后面:“低处的雨水强度够了,但是高压水枪的喷洒强度不够。”
“老张,你赶紧找人把刚刚爆破场地边的吊车开过来,想办法把高压水枪绑在顶部,扩大雨水的喷射范围!”
“好,我现在就去。”
地中海老张转身就跑,被碎石块绊了一跤,又爬起来继续跑,头也不回。
趁着吊车就位的时间,路宽走到几百名群演之中,亲自给近景和特写的群演讲戏。
他没有用对刘伊妃、宋嘉那样的专业思路和话术,只是刻意地引导他们的情绪,提供一个可供模仿的表演范式。
中心思想不变,群演们天然的演绎会更动人、逼真。
又是一个5分钟结束。
此刻已经万事俱备,有了人工雨水,东风也不再需要,路宽走回监视器边上。
“灯光师?”
“导演,就位!”
“演员?”
“就位!”、“准备好了!”、“没问题!”
宋嘉和王保强这样的年轻演员不提,就连胡君和周讯这样的老杆子这会儿也有些心情激荡。
专业到极致的剧组,营造到极致的氛围,细节到极致的导演。
大家都渴望把自己融入到这部时代的悲壮画卷,用自己活生生的角色,去谱写当年的一曲哀歌。
“十秒钟倒计时,录音、摄像启动,道具组给雨。”
“开始倒数!”
俞飞红拿起大喇叭,沉稳地报着数字,随着最后一句开始出口,雨势瞬间变大!
现场排练许久的群演从开始的隐隐啜泣,渐变为凄厉的哭喊和绝望的尖啸,整个剧组进入拍摄状态!
摇臂架设着摄影机在高处以俯瞰的视角拍摄,三名摄影助理穿着雨披,跟着近景演员用手持摄影拍摄。
手持摄影是纪录片和伪纪录片、恐怖片的常用拍摄手法,能够增强真实感和临场感,比大型摄影机更加灵活地捕捉动态瞬间。
特别是在主观情绪的营造和氛围渲染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
就譬如在地震中崩溃四散的人群,手持摄影画面的晃动和随着主角视角的左右探寻,不通过一句台词就可以表达出当事人极度恐慌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