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都市言情>华娱浪子,怎么被天仙改造了?> 第302章 《塘山大地震》万人首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2章 《塘山大地震》万人首映(2 / 7)

从他本人这个父母官的角度,在任上能够收获这么多老百姓的赞扬和爱戴、以及上级的肯定,也算是面子、里子俱全。

赵书记的秘书小李过来耳语了几句,应该是要准备上台讲话,随即跟路宽、韩山平两人打了个招呼走掉。

小平头状若无意地侧头:“呦,陆总,井甜也过来了。”

拙劣的演技看得路老板无语。

但伸手不打笑脸人,这是来捧自己的场,他也不能一味冷言冷语,只当是正常的人际交往。

“欢迎二位,待会儿风大,你们注意保暖。”

“没事的路老师!我有这个!”

井甜掀起长款羽绒服的下摆,膝盖等处都贴满了暖宝宝。

这种妹子神器现在还远未流行,它的前身暖贴在70年代就出现,目前鬼子国内刚开始大规模使用。

一直到明年,国内的日化公司发现了这个商机,暖宝宝开始进入内地市场。

从这些微不足道的小玩意儿上,也足见井甜的优越背景了,在场的应该也就某挂逼知道。

井甜刚想对青年导演说些什么,周讯掐准了时机突然出声:

“甜甜,这什么啊?”

井甜回头:“日苯的暖身宝,贴在身上可以发热。”

“哦对!我这儿还有两个呢,我给你贴周讯姐姐!”

人间富贵很热情地从羽绒服口袋掏出两个一模一样的物什,日文包装道出了来路。

路老板跟陆政点了点头,也迈步去往后台,他会在赵书记后面发言。

热忱待人的小姑娘殷勤地在周讯的后腰贴好暖宝宝,再回头那个人已经走远了。

路老板眼中的优秀女演员黄蓉自然是不会露出什么破绽的,对着井甜一顿人美心善地夸,很快转移了她的注意力。

两人聊得“投机”,交换了号码,约好以后常联系。

周讯:茜茜,我为你们这个家付出了太多。

晚上7点半,说是举世瞩目有点儿过,但肯定算是全国瞩目的《塘山大地震》首映正式开始。

广电张副局长、文华部文艺局领导相继发表讲话,随后是赵书记壮怀激烈的发言。

父母官今天虽然心情激动,但也分得清主次,三分钟的简短截说后请路宽上台。

青年导演手握话筒,声音沉稳,穿透力十足:“父老乡亲们晚上好,欢迎大家的到来!”

“今年2月底,《塘山大地震》的主创团队,向我们全市人民、以及30年前在地震中遇难的24万同胞立下军令状。”

“历经前后4个月的拍摄,4个月的后期制作和1个月紧锣密鼓的宣传。”

“今天!我们带着无比的自信和自豪,又回到了塘山,请在场的所有父老乡亲、请全国所有此刻正在观影的观众们,一同检阅这份答卷!”

“在此!我代表问界控股、中影集团等出品方,代表《塘山》全体剧组人员,向750万塘山人民庄严汇报!”

“并邀请大家一起见证今天这个历史性的时刻,见证今晚的中国,为爱不眠!”

顷刻间,体育馆内掌声轰鸣,恰似滚滚冬雷,激荡在每个塘山人的心间。

场内灯光渐暗,体育馆内的大屏陡然间亮起。

仿佛是老电影中的黑边拉伸镜头,一幅时代的黑白画卷缓缓展开在现场一万多名观众眼前。

一个俯瞰镜头,把70年代塘山特有的建筑风貌展现无余。

标志性的西马路塘山煤矿医学院,墙面或裸露、或涂抹着水泥砂浆;

平屋顶和坡屋顶的砖瓦房,布局规整,简洁实用。

大摇臂的一路略过,“抓革命,促生产”、“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时代风貌标语映入眼帘。

短短十几秒的情景代入,把现场所有观众拉进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

画面从俯瞰的远景迅速聚焦,伴随着突如其来的一阵蝉鸣,大银幕从充满时代感的黑白变成了彩色。

1976.7.28这一串数字乍现,而后渐隐。

只是这短暂一瞬的时间交待,就已经开始刺痛着观影的塘山人民的神经。

开头的这不到三十秒的时空交错,从一个仿佛进入了真空的黑白70年代开始,以一声尖锐的蝉鸣结束。

好像瞬间打破了一面镜子,把彩色的栩栩如生的真实世界突然展现在观众眼前。

在场的观影者们专业的极少,自然看不出这暂如一瞬的镜头语言和渐进叙事。

他们只觉得自己像一个溺水者,猛然间从水底露头,耳边的闷响变成了林间的蝉鸣、水声、风动。

瞬间活了过来。

这是入戏了。

他们的注意力和五感都已经被画面和声音的交错蒙太奇狠狠地抓牢。

但即便让极专业的电影导演和影评人来品评这开场的三十秒,当今世界也鲜有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想要看的懂,也许需要先理解伯格曼的那句话。

大师,是不叙事的。

紧接着就是周讯的一个长镜头。

即青年导演陷入自我审视困境,怎么拍都不是味道的那场戏。

画面聚焦,先是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