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玄幻魔法>大周文圣> 第212章 十篇镇国,江镇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2章 十篇镇国,江镇国!(1 / 3)

第212章 十篇镇国,江镇国!

“这是,第七七篇镇国?!”

主考官、兵部尚书唐秀金瞳孔骤缩,手中朱笔“啪嗒”一声落在案几上。

他猛地站起身,神色动容。

“这唐秀金喉结滚动,声音竟有些发颤。

他也曾想过,江行舟的实力极限,到底在哪里?!

他写下的这道“大周十道”考题,是为了最大限度让江行舟发挥也是为了,看看江行舟能做到哪种程度。

却不想江行舟:连写七篇镇国,依旧未停笔。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主监考官赵明诚面色涨红,须发皆张,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

他的声音嘶哑而尖锐,象是被人扼住了喉咙,却又不得不喊出声来。

“连写十篇镇国?痴人说梦!这世间,从古至今,何曾有人做到?!”

他看着漫天异象,气急败坏。

不知该如何是好,

只是在考舍之间来回步,脚下生风,恨不得冲进考舍,一把夺过江行舟的笔。

一可他能做什么?

考生在考舍内答卷,他根本无权干涉。

而镇国级的文章,一旦落笔,便会化作璀灿华光,升腾于贡院上空,昭告天下!

污蔑抄袭?

笑话!

至于泼墨、污卷、毁卷?

妄想!

莫说泼墨沾污,便是用进士文剑劈砍,也休想留下一丝痕迹!

“完了完了!

若真让他写出十篇,这大周圣朝,岂不是要被他给搅的翻天复地?!”

主监考官翰林学士赵明诚神色无比绝望。

在大周圣朝这科举至上之地,江行舟的科举成就,将超越他的带头大哥一一文渊阁大学士,中书令陈少卿。

这无疑会极大的撼动中书令大人的声望和地位!

贡院。

“对不住了,章横兄!”

江行舟提笔,轻叹,写出唐陈子昂最有名的蓟北篇一一“《登幽州台》

忽有青白文气自江南考舍冲天而起,如蛟龙破云,直贯九霄。

那浩荡才气竟凝成蓟北楼虚影,檐角风铃似有铮铮清响。

虚影之中,

幽州台上,曾见燕昭王筑黄金台纳士;而今残阳里,唯馀断碣荒草。千年兴废,尽在这二十二字中。

如今,却已是物是人,沧海桑田。

蓟北道解元章横手中狼毫“啪”地折断,墨汁溅满青衫。

他呆呆的望着江南考舍方向,“我天天登蓟北楼,这词感到如此的亲切?

为何,我就没能想到,这等旷世之词?!”

有白发举子颤斗着,抄下此诗篇,捧起诗卷:“通篇不言景,而万象俱在,不道情而悲怆自显。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一这是江行舟的第八篇了!

又是一篇令人泪流满面的镇国诗篇啊!”

更见廊下老吏倚柱望天,霜鬓间依稀闪着水光。

“八篇!我的文心崩了!”

有年轻举子伏案,哀豪痛哭,宣纸上泪痕斑驳:

那“天地悠悠”四字如黄钟大吕,震得满座文心激荡宴时间,春闹考场竟成悟道之地。

千百名举子考生皆在这苍茫文道诗境中,看见了自己的一生。

“第九篇!”

江行舟笔锋一转,墨落宣纸,写下岭南篇一一《赠张继贬谪岭南道》。

更何况,自被贬岭南的御史张继奉旨回洛京,彻查元宵妖孽大案后,此诗亦随之名动大周,才气攀升,赫然晋入[镇国]之列!

笔锋所至,纸上墨光流转,似有岭南瘴雾翻涌,又似寒江孤舟远行。

诗成刹那,贡院内文气如潮,浩荡翻腾,竟隐隐传来一声轻吟一一那是[镇国]诗篇独有的天地共鸣!

“只可惜,已经不是首本文宝!”

江行舟摇头,略有一丝往昔。

四座举子皆摒息凝神,有人喃喃低诵,有人闭目沉思,更有人指尖微颤,仿佛触摸到了诗中那股孤绝苍凉之意。

有人低声惊呼。

“张继南下,此诗亦随之升华—”

监考官,礼部侍郎赵温也不由长叹,“诗以人名,人以诗传,当真玄妙。”

这首诗,已不仅仅是一篇应试之作一一它承载着御史张继跌岩起伏的命途,也映照着大周天下大势。

“第十篇一一最后一篇!”

江行舟执笔悬腕,心海翻涌。

无数千古绝句如星河璀灿,在他灵台间明灭闪铄。

李太白《蜀道难》?一一不,此篇气象太盛,当留待更重要的时刻。

沉吟间,他忽而一笑,笔锋如龙,在素笺上挥洒出元稹的《离思》。

“《离思》

最后一笔收锋的刹那一“轰!”

贡院穹顶,文气翻腾如怒海狂涛!

巴蜀方向的天空,骤然凝聚出一片浩瀚沧海,浪涌千叠间,巍峨巫山破云而出,峰峦叠嶂直入九霄。

山巅云雾缭绕,竟隐约显出一道飘渺身影,似在回望人间。

“这、这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