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玄幻魔法>大周文圣> 第212章 十篇镇国,江镇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2章 十篇镇国,江镇国!(2 / 3)

礼部侍郎韦施立手中的玉尺“当螂”坠地。

责院,满考场的举子们,皆仰首呆立有人不自觉伸手,想要触碰那空中幻象;

更有人以袖掩面,衣袖早已被泪水浸透。

“二十八字写尽世间至情

白发声音颤斗,“看那巫山云雨,分明是诗魂化境!”

他轻轻搁下狼毫,墨池中一圈涟漪荡漾开来,忽觉心头空明。

贡院外,不知何时聚满了闻讯而来的百姓,

鸦雀无声中,唯见漫天云霞将整座皇城染成了绯红色,恍若苍天也为这绝唱披上了红色霞光。

“十十篇镇国!”

巴蜀刘春的笔尖悬在纸上,墨汁滴落,在考卷上晕开一片灰暗的痕迹。

他望着对面考舍中那道挺直的背影,喉间象是堵了一团浸透苦酒的棉絮。

“巴蜀篇

他喃喃念着这三个字,每个音节都象是从齿缝里挤出来的,“十篇镇国..不愧是,江镇国贡院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一片死寂!

大周十道,十篇镇国!

其他考生早已停笔,有人呆若木鸡,有人面如死灰。

那些平日里自翊才高八斗的举子们,此刻都成了泥塑木雕。

刘春忽然想起,自己早先在洛京文庙与江行舟的初见。

那时他还在想,不过是江南道与巴蜀道的解元之别,就象剑阁与黄山的对峙一一虽分高下,终究都是人间的绝顶。

可现在

“原来

刘春苦笑着摇头,将毛笔轻轻搁在砚台上,“我们大周九道解元,九人加在一起,连他的影子都追不上。”

考舍窗外,最后一缕才气化作的巫山云雨正在渐渐消散。

刘春忽然觉得,自己就象那云雾中的一粒尘埃,自以为站在了高处,却不知真正的巍峨,远在九霄之上。

“从今往后,江镇国在!我再也不提笔作诗词!”

责院角落,不知是谁先哭出了声。

那哭声象是会传染似的,很快就在考场里蔓延开来。

这些平日里心高气傲的才子们,此刻都成了被暴雨打落的梨花。

“江兄!

此生能遇江镇国乃毕生之幸也!”

刘春没有哭。

他只是静静地坐着,望着对面江南考舍的方向,忽然深深作了一揖。

这一揖,拜的是真正的科举文魁。

大周十道举子,竟然面对自己的家乡命题“塞北、漠南、关中、陇右、中原、荆楚、岭南、巴蜀:”,毫无例外,全部败北。

这在心态上,对他们是无比沉重的打击。

他们能成为举人,在自己的家乡,在本县、本府、本道,那也是无比骄傲,目空一切之人!

现在,他们来到这会试考场上,只能远远的仰望江行舟的背影。

此刻的江行舟,在这一届春闹会试万名举子的眼中,已是宛若一尊圣神!

其实“江镇国”这个名号,早在不少举子间,悄然流传。

只是大周十道才子们向来心高气傲,私下里谁不笑一句“不过江南道解元罢了,凭什么镇国?”

如今,

其馀九道举子早就败北。

巴蜀道的举子们,成了贡院里最后的倔强。

可当江行舟的巴蜀篇墨迹未干,他们手中的笔,终究还是颓然放下了。

大周十道一一塞北的苍茫、漠南的雄浑、关中的厚重、陇右的壮阔、中原的恢弘、荆楚的灵秀、岭南的奇绝、巴蜀的险峻.。

每一道都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故土,每一篇都是他们誓死捍卫的文道尊严。

而今,竟无一人,能守住自己家乡的荣耀。

被江行舟这位江南道解元,一人一笔,给写尽了!

这些在各县、各府傲视群伦的天之骄子,此刻在贡院的考舍内,仰望着那道不可见的身影,恍若仰望一尊文圣。

一位陇右举子忽然大笑,笑声里带着几分癫狂,“我辈大周九道举子,苦读二十载,写自己的故乡无一人能及他半分!”

贡院上空,十道文气交织成虹。那光芒照在万人脸上,映出的尽是敬畏与臣服。

此刻的江行舟,在这些曾经目空一切的举子眼中,已不再是凡人一他是行走人间的诗仙,是笔墨化形的文圣,是这座贡院、这场春闱会试、大周圣朝,千古以来唯一的“十篇镇国”!

何止是考场内的举子们被震得魂不守舍?

贡院内外,三省六部的紫袍大员们同样面色剧变。

这些历经宦海沉浮的朝廷重臣,此刻竟也失了从容一一有人紧朝珠,指节发白;有人须发微颤,额角沁汗;更有人不自觉地整理衣冠,仿佛要面见大儒。

他们比谁都清楚:十篇镇国意味着什么。

这些从科举血路中杀出来的老臣,太明白“三元及第”不过是一个封号虚名,名声上好听。

而眼前这十篇镇国诗文,却是能加载文庙、流传千古,每一篇都是实打实的文道至宝!

每一篇都足以开宗立派,每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