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苗头(2 / 2)

不胫而走,街头巷尾人心惶惶。宋云谣忙追问,“城外如何?”

砚山皱眉摇头,“不大好。”

流民们缺衣少食,身子骨本就虚弱,往往不知不觉中就会死在逃亡路上。而今集中管束起来,各种病症更是层出不穷,已经病倒一大片,急病离世的也不在少数。

彤娘听得脸色煞白,一把抓住砚山的胳膊,声音打颤。“虎子哥呢?丁虎子呢?他可还好?”

砚山忙道:“娘子放心,丁大哥身强体健,谁病也轮不到他病啊!况且朝廷调遣的医士、草药都已在路上,还有少……还有县令盯着,不必担心。”差点说漏嘴,砚山忙不迭吞下话头,悄悄瞥了宋云谣一眼,好在她并未发现。

饶是如此,彤娘仍放心不下,宋云谣便提议先去看看丁虎子情况。马车拐了个弯,不多时便到了流民驻扎地。比起上次,山坡下的空地几乎已被临时搭建的草棚占满,流民人数翻了一倍不止。

宋云谣掀开车帘,遥见坡下乌压压一片。

土灶上烧着柴火,地上还烧着一堆堆驱虫的草药,刺鼻的烟气四处弥散,熏得人眼泪直流。

流民们或坐或卧,一个个目光呆滞、申请麻木,瘦得仿佛麦秆,令人望之心惊。

宋云谣不自觉攥紧了车帘,满心沉重。

车还未停稳,彤娘迫不及待就要跳下车,宋云谣一惊,连忙将她拉住。“彤娘,你呆在车上,我们找丁大哥过来。“她温声安抚。若按规矩,彤娘本应同其他流民一般,被拘在这片干草棚屋里,与野外虫蚁作伴。

如今破例在外,衙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然是看在沈家与柳先生的面上,行了个方便。

宋云谣并非那等认死理的人,眼下形势艰难,能多救一人都是好的,固执追求所谓公平也意义不大,让她们躲在马车中才是上策。留彤娘母女与护卫在此等候,宋云谣戴好帷帽,同砚山下了马车。刚走下小坡,只见人群中一道熟悉的身影。那人一身洗得发白的海青袍子,正蹲在泥地里给流民把脉。

“那是…法真大师?“她讶然道。

砚山在旁解释:“住持来了好些天,不是捐草药,就是给流民义诊。这边医士人手不够,大半流民都是她给开的方子。”“就她一人过来?”

砚山挠挠头,“应当是的,没见着还有其他尼姑。”宋云谣轻叹一声,心中五味杂陈。

思忖间,身后传来车马声,听那动静,似乎阵仗不小。循声望去,远远望见山路上一队车马缓行,其中一人身骑黑马,身姿灵巧敏捷,眨眼就冲到队伍最前。

宋云谣站在坡下,很快被挡住视线。刚想转过身,坡顶忽然现出一道英挺的身影,如离弦之箭,策马而来。

那人骑着马,身子微微前倾,急促的马蹄踏起阵阵扬尘。冲上坡顶,黑马高抬前蹄,他勒紧缰绳,衣袍在风中翻飞。那风掠过草叶,带起细碎的尘土,也轻轻撞开她面前的纱帘。他似有所察,垂眸望来,她站在原地没有躲闪,隔着朦胧浮动的尘烟,二人视线相撞。

刹那间,风儿倏忽一静。

“主子一一”

砚山挥手飞奔上坡,打断沈不器片刻的怔忡。他慢慢收回视线,双腿轻夹马腹,驱使马匹缓步下坡。“怎么带宋姑娘来了。“解开缰绳,他不动声色问道。“医馆里有病人闹事,彤娘子不便再住,宋姑娘说要带她们去别处落脚,顺便过来看看丁虎子……

砚山解释得细致,可沈不器一句没听进去,兀自松了马镜、翻身下马,把缰绳随手丢给砚山,快步朝坡下走去。

没走几步,他忽然反应过来什么,缓下脚步,慢吞吞走到宋云谣跟前。“宋姑娘。”

隔着一层帷帽,他微微垂首,一限不落地盯着她。“近来可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