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的是远处的城市天际线。
他驻足观看了一会儿,画家转过头来对他微笑:“美好的早晨,不是吗?”
“确实很美,”李言回应道,“你的画捕捉到了光线的质感。”
画家显得很高兴:“这是我第十年画秋天的中央公园了,每年都有不同的美。你要去大都会博物馆?今天有特别展览,莫奈的《干草堆》系列从世界各地汇集于此,难得一见。”
李言感谢了这个提示,继续向前走。
这种偶然的交流让他感到温暖,纽约人并不都像传说中那样冷漠匆忙。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气势恢宏的阶梯前已经有不少游客。
他没有试图看完所有展品,那样太累了。
他租了语音导览,只挑选了几个感兴趣的展厅一一古埃及艺术、欧洲绘画和特别展览中的莫奈专题。在古埃及展厅,他被那些精美的陪葬品和木乃伊所吸引。
一个戴着眼镜的老志愿者正在给一群学生讲解:“这具木乃伊是公元前380年左右的,你们看它的裹尸布上的图案,代表了古埃及人对来世的看法……”
李言跟着听了一会儿,被老人生动的讲解所吸引。
志愿者注意到他,微笑着问:“来自中国?欢迎。你知道吗,这个大都会博物馆有全世界最丰富的古埃及收藏之一,甚至比开罗博物馆的某些部分还要全面。”
李言有些惊讶:“真的吗?为什么?”
“哦,20世纪初的时候,埃及政府允许考古队带走一半的发现物。”
老人解释道,“所以我们才有这么多珍贵的藏品。你去看看第101展厅的丹铎神庙,整个神庙都是从埃及原封不动搬过来的,壮观极了。”
李言按照老人的指示找到了丹铎神庙。
果然,整个埃及神庙被重建在一个特别设计的大厅中,周围是水池,阳光从巨大的玻璃幕墙照射进来,营造出尼罗河畔的氛围。
他坐在长椅上,凝视着这座公元前15世纪的建筑,难以想象它是如何被一块块石头拆卸、运输、重组的。这种文化的迁移与保存令他沉思良久。
在莫奈的《干草堆》系列前,他驻足更久。
十几幅画作展示着同一个干草堆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的景象。
他以前只在艺术史书籍中见过这个系列,亲眼目睹原作才能感受到那细腻的笔触和色彩的精妙变化。一位艺术系的学生正在临摹,画板上已经勾勒出大致的轮廓。
“很难,不是吗?”学生注意到他的目光,苦笑道,“莫奈的笔触看起来随意,实际上每一笔都经过深思熟虑。”
李言微笑:“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你是艺术学院的学生?”
“帕森设计学院的,”学生答道,“每周都会来这里临摹大师作品。你要不要试试?有时候亲手尝试比仅仅观看能学到更多。”
这个建议出乎李言的意料,但他觉得很有意思。
他在学生的指导下尝试用铅笔勾勒干草堆的轮廓,果然发现自己开始以不同的方式观察画作一一光线的方向、阴影的层次、构图的平衡。
这种互动式的体验比观看要有趣得多。
中午,他在博物馆里的咖啡馆吃了简单的午餐,一个三明治和一杯咖啡。
周围坐着各种人:带着孩子的父母、艺术爱好者、疲惫的游客。
他听着周围的对话片段,一个女士在激动地谈论刚才看到的梵高自画像,一个老先生在用专业术语批评某幅画的修复工作。
这种氛围令他感到愉悦一艺术不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而是每个人都可以欣赏和讨论的日常体验。下午,他从博物馆出来,感觉心灵得到了充实,但脚步有些疲惫。
他让罗伯特来接他,但没有直接回酒店。
他忽然想去体验一下纽约的跑车文化。
他让罗伯特送他去曼哈顿一家顶级的超跑租赁公司。
在那里,他挑选了一辆亮黄色的法拉利SF90 Stradale。
办完手续,坐进那充满战斗气息的驾驶舱,按下启动按钮,V8发动机与电动机协同工作的声音瞬间点燃了他的激情。
他告别了罗伯特,自己驾驶着这匹“跃马”,小心翼翼地融入纽约的车流。
一开始,在拥堵的街道上,这辆超级跑车的威力无从施展,但他并不着急。
他享受着路人投来的注目礼,享受着车内精致的机械感和科技感。
当他驶上罗斯福快速路时,机会来了。
他稍微深踩油门,强大的推背感瞬间袭来,引擎发出高亢的咆哮,沿着东河一路飞驰,曼哈顿的天际线在右侧飞速掠过,那种感觉,自由而畅快。
他并没有超速太多,更多的是体验那种人车合一、征服道路的感觉。
傍晚,他将车还回租赁公司,心满意足。
晚上,他预定了纽约最负盛名的餐厅之一,“Carbone”。
这家餐厅以复古的意式美国风情和卓越的服务闻名。
他点了招牌的辣味龙虾通心粉和一份完美的肋眼牛排,搭配着一杯布鲁奈罗红酒。
餐厅气氛热闹非凡,服务生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