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了一系列开放水域潜水员必须掌握的核心基础技能。
李言在这些练习中遇到了一些挑战,尤其是在做面镜全部进水后又完全排干的练习时,水涌入鼻腔的刺激感让他总是不由自主地想用鼻子吸气,导致再次呛水。
裕美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示范,鼓励他,告诉他“慢慢来,你可以的”。他也观察着其他学员的操作,互相打气。
渐渐地,他克服了心理障碍,熟练掌握了技巧,自信心也随之增长。
整个下午他们都在泳池里反复练习这些技能,虽然身体感到有些疲惫,但看到彼此的进步,大家都非常兴奋,小组氛围融治而积极。
第三天,迎来了真正令人期待又略带紧张的第一次开放水域潜水。
一大早,大家就在潜水店集合,将自己组装好的装备搬上店后面的小潜水船。
船不大,但很稳,速度不快,可以慢慢欣赏海岸风光。
今天的目的地是欧胡岛西岸一个受珊瑚礁保护、风浪较小的潜点。
海水极其清澈,泛着翡翠般的光泽,从船上就能清晰地看到水下五彩斑斓的珊瑚礁轮廓和游动的鱼群,这让大家更加迫不及待。
在船上行驶的途中,裕美给大家做这次潜水的简报,在白板上画出示意图,详细讲解这个潜点的环境、计划下潜的最大深度、预计潜水时间、入水方式、可能看到的海洋生物、潜水的路线规划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记住最重要的黄金法则:呼吸!永远不要憋气!”裕美再次强调,表情严肃,“保持正常、深长、均匀的呼吸。这能帮助你节约空气,控制浮力,最重要的是保证安全。放松,信任你的装备,信任我,享受这第一次的海底漫步。我会一直在你们身边,密切关注每一个人。”她的话给了大家很大的信心。到达预定位置后,船长下锚停船。大家依次穿上装备,互相检查,确保一切万无一失。
李言感到BCD和气瓶压在背上的重量,混合着兴奋和一丝紧张。
一切准备就绪后,大家按照顺序,坐在船帮上,背向水面,一手扶住面镜和调节器,一手按住配重带和身后气瓶的底部。
“Ready?Go!”在裕美的指令下,李言身体向后一仰,噗通一声翻入海中。
入水的瞬间有些慌乱,冰冷的海水一下子涌入潜水服脖颈处,激起一个冷颤。
但他迅速浮出水面,按下BCD的低压充气阀,充入一些空气,让自己能舒适地漂浮着。
小组所有成员都顺利入水后,裕美游过来,逐个做了个“0K?”的手势,大家都回复“OK!”。然后裕美指向下方,做了一个拇指朝下的手势,示意开始下潜。
李言深吸一口气,按住BCD的排气阀,开始缓慢释放空气。身体开始逐渐下沉。
他立刻开始做耳压平衡,感觉到耳膜“噗”的一声轻响,压力得到缓解。
他持续地、每隔一小段深度就做一次耳压平衡。
当他调整好呼吸,将脸完全埋入水中时,一个全新的、无比神奇、超乎想象的世界瞬间占据了他所有的感官!
阳光透过水面,形成一道道光柱,如同舞台的聚光灯,随着波浪的起伏而轻轻摇曳、变幻,营造出一种神圣而梦幻的氛围。
色彩极其鲜艳、形态各异的珊瑚礁仿佛一座巨大的水下城市近在咫尺构建起复杂的三维结构。成千上万条热带鱼在这座城市中穿梭游弋,其种类、大小和数量远超他在澙湖中看到的,还有更多他从未见过、叫不出名字的鱼类,组成了一场流动的、绚烂的色彩盛宴。
一只体型硕大、年龄可能不小的绿海龟仿佛对这群不断吐着气泡的不速之客早已司空见惯,神态自若地、极其优雅地从他们下方几米处缓缓游过,划动着它巨大的鳍状肢,仿佛在慢动作飞行。这种极致的美景、宁静与和谐让他瞬间忘记了所有紧张和不适应,完全沉浸在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瑰丽神奇的仙境之中。
耳边只有自己呼吸时气泡发出的有节奏的“咕噜咕噜”声,这声音有一种奇妙的催眠和冥想效果,让人内心变得异常平静。
裕美引导着他们沿着珊瑚礁的边缘缓慢游动,不时用潜水指针指向一些有趣的生物,并用她随身携带的防水写字板写下它们的名字。
他们也在一处沙地练习了一些在泳池学过的核心技能,如面镜排水、调节器寻回、共用气源游泳等,但在这样一个真实而美丽的环境里,连练习都变成了一种有趣的体验。
第一次潜水结束后,大家浮出水面,在船的扶梯旁卸下沉重的气瓶和配重,爬上船,每个人都激动万分,迫不及待地摘下调节器,七嘴八舌地分享着自己看到的奇景。
“我的天!你看到那只海龟了吗?它离我那么近!”
“那些珊瑚的颜色!太不真实了!”
“我感觉我就像在《海底总动员》的电影里!”
“我的浮力控制得还不错吧?”兴奋和成就感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在返回码头的船上,裕美简单地总结了这次潜水,表扬了大家的表现,也温和地指出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小地方。
海风吹拂着湿漉漉的头发,阳光温暖着身体,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