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历史军事>课堂直通历史,老祖宗得了MVP> 第114章 大理国出家皇帝们!萧衍:这是知己啊!拓跋焘:加大力度灭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4章 大理国出家皇帝们!萧衍:这是知己啊!拓跋焘:加大力度灭佛!(1 / 2)

随着大理皇帝的世系图谱出来,林啸的讲解声也随之响起。

“大理国段氏,立国316年,历经22位皇帝,这在政权更迭频繁的五代两宋时期绝对是个奇迹。”“更神奇的是……”

他顿了顿,手指划过屏幕:“在22位皇帝中,有整整10位选择了最终放下帝位,出家为僧,成为法王。课堂上一片寂静,显然被这个数字惊到了。

林啸手指轻点,PPT转到下一页,出家的十位皇帝被特别的标注了出来,林啸同步开始一一介绍。“段思英,开国太祖段思平之子,继位仅一年便退位出家,第一个开创了大理皇帝出家的先河!”“段素隆,在位四年,也退隐佛门。”

“段素真,在位十五年,晚年避位为僧。”

“段素兴,在位仅短暂时间便禅位出家。”

“段思廉,在位期间国力强盛,晚年同样选择皈依佛门。”

“段寿辉,继位一年即让位给堂叔,自己出家。”

“段正明,保定帝,《天龙八部》里段誉伯父的原型,在位十三年,国内动荡,被迫禅位给权臣高氏,出家天龍寺。”

“段正淳,《天龙八部》里段誉生父的原型,真实历史上是段正明之弟,被高氏拥立为帝,史称大理中宗文安帝。他是段誉的父亲,执政后期也出家。”

“段正严,即段和誉,段誉原型,在位长达三十九年,励精图治,是大理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晚年厌弃政事,传位给儿子段正兴,出家为僧。”

“段智兴,一灯大师原型,段正兴之子,《射雕》故事发生时的大理皇帝。历史记载其性好佛,最终同样选择出家。”

“整整十位皇帝啊。”

林啸喝了一口茶水,玩味的笑着:“这密度,放中国整个帝制时代都找不出第二份,长了见识吧?”“哇……十个皇帝当和尚?这大理国也太虔诚了吧!”

“长见识了,皇帝当到头了就去当和尚,这算不算体制内再就业?”

“天龍寺方丈的职位怕不是比皇位还抢手?他们真有六脉神剑要去学习吗?”

议论声嗡嗡响起,学生们对这个从未深入了解过的南陲小国充满了新奇感。

赵麦可掰着手指数了几遍,确实是十个,学习委员冯文明则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下这些名字,感觉打开了历史新视角。

北魏平城,太武帝拓跋焘看着天幕,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胡闹!简直是胡闹!”

他猛地一拍桌案:“为一教之说,竟有如此之多的国君弃社稷于不顾,出家为僧?这岂不是祸乱朝廷,坏我纲常!”

他身旁的崔浩立刻迎合道:“陛下明鉴!佛教蛊惑人心至此,致使国君失位,实乃社稷大害!此风断不可长!”

“灭!必须加大力度灭!”

拓跋焘眼中杀气腾腾:“下诏!凡有助佛寺藏匿财货、收留僧众者,与僧同罪!毁佛像,焚经卷!我倒要看看,还有谁敢这般不知死活的佞佛!大理那蛮荒之地,昏君辈出,更是明证!”

北魏的灭佛运动,因这大理十帝出家的反面教材,瞬间被推向了更残酷的高潮。

没办法,父亲拓跋嗣就曾与僧人玄高辩论,好好皇帝不当,要参禅礼佛,这愈发坚定了拓跋焘除佛的决心。

南梁建康宫,武帝萧衍看得却是心驰神往。

“阿弥陀佛!”

“善哉!善哉!”

他喃喃自语,手中数珠捻得飞快,盯着天幕上的大理出家皇帝,露出羡慕:“世人皆言朕佞佛,言朕数次舍身同泰寺是荒唐之举。如今看来,朕道不孤啊!”

“大理段氏诸帝,才是真心向佛,求大解脱的真居士啊!”

“这才是将帝王权位视作浮云,向真如佛性皈依的大智慧,大勇气!知己……这便是朕的知己啊!”他恨不得现在就修国书一封,遣使去西南那遥远的大理国,与这些同道皇帝交流佛法心得。他甚至已经在脑海中勾勒出自己若能访大理,与那几位法王皇帝坐而论道的情景了,只觉得找到了精神上的归宿。

“陛下,别吧………”

“我们好不容易才把您请回来………”

顿时,看着萧衍露出心驰神往的神情,大梁满朝文武,皆是充满苦涩,为了断这位菩萨皇帝的念头,他们拿钱去寺庙之中赎回皇帝,你敢信?

大秦咸阳皇宫。

始皇赢政皱着眉头,一脸不解。

“皇帝?当和尚?”

他看向李斯扶苏等众人,也发现一脸不解:“李斯,后世这些人,不当皇帝寡人可以理解,可放着这等至尊之位不坐,跑去当什么和尚?这出家又是何物?莫非比皇位还要令人着迷?”

赢政完全无法理解这种抛弃权力的行为,尤其是出家当和尚,完全没有这种概念。

秦汉之际,佛教刚进入中土不久,远未普及。

大唐长安,太极殿内,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十帝出家?”

李世民沉吟道:“无忌,你觉得这正常吗?”

长孙无忌缓缓摇头:“陛下圣明。臣以为,事出反常必有妖。”

“大理区区小国,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