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历史军事>课堂直通历史,老祖宗得了MVP> 第115章 太上皇高家!曹操赵匡胤受启发!南宋:祖孙三代全是太上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5章 太上皇高家!曹操赵匡胤受启发!南宋:祖孙三代全是太上皇!(2 / 3)

反观这大理高氏,深得挟天子以令不臣精髓啊!把段家皇帝当祖宗牌位一样供奉起来,自己牢牢把持实权,世袭罔替!竟维系了三百余年!”

“实在是高明啊!”

显然,高家这种模式,对大家族,大世家来说,有强烈的借鉴意义。

三国。

“岂有此理!世间竞有如此猖獗、如此持久的权臣世家?这…这简直是把皇权当作儿戏,将一国之君玩弄于股掌之间数代之久!堂堂九五之尊,竟沦为他人掌中之物,任其驱策废立,这与…这与笼中鸟雀有何异?!”

刘备听着林啸的分析,越听越是心惊肉跳,忍不住拍案而起,满脸都是不可思议。

“主公息怒。此虽为千古奇闻,然细细思之,其运作之理,亦非无迹可循。”

诸葛亮羽扇轻摇,虽也眉头微蹙,但分析得更为冷静通透:“昔年两汉之朝,外戚如王莽姑母王政君之王家,一门五侯,把控朝政数十年,权倾朝野,终为王莽篡汉铺平道路;而袁本初、袁公路兄弟,依仗四世三公之深厚根基,势倾天下,割据称雄,其不臣之心早已昭然若揭。”

他指了指天幕上的高家谱系:“相比之下,这大理高氏却将一份明智的隐忍发挥到了极致。其高明之处,在于始终未踏破那最后一层窗户纸一一绝不称帝!以退为进,以守代攻,将皇家权威死死捏住却不将其彻底捏碎。此等苟道,已然登峰造极,其稳固持久,远胜袁绍、王莽之急切鲁莽。”

开封。

“掌中之物,无冕之皇……竟能维持三百余年国祚不坠!”

大宋垂拱殿,赵匡胤看着天幕上对高氏权倾大理的深入剖析,忍不住感叹:“这个大理国,虽然比我们只早立国二三十年,但这个高家……”

他忍不住对身旁的赵普感慨道:“当真是将细水长流这门功夫练到了化境!将皇权视作永不枯竭的泉水,只取泉眼之水滋养自身,却绝不竭泽而渔断绝水源。这可比…比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老路要高明、稳妥得多!”

赵普立即接口道:“陛下圣明。大理国小民寡,崇尚佛法治国,高氏巧妙避开谋逆之大恶名,实乃是权臣长久窃柄的极致之道。其术虽诡,其势却固。若能剖析其精髓,去其悖逆糟粕……或许对后世处理君权与相权之分际,有所启发?”

他的话意味深长,既肯定了高氏手段的精妙,更深层也提醒着赵匡胤要避免这种情况在大宋重演一一这种深度、持续且家族化的分权,是绝不能在大宋扎根的。

八班的课堂上,同学们也对高家这种权臣世家而感到惊叹。

“所以,结论再清楚不过。段家那些皇帝,之所以觉得当皇帝没意思,动不动就想出家清修,并非他们真的六根清净、向往佛门,根本原因只有一个一一这个皇帝,当得极其不自在!就和嘉庆帝和乾隆太上皇一样,高家才是大理真正的太上皇!”

林啸作了一下总结,随即,再次抛出了一个话题,看向同学们:“那么,顺着这个皇帝当得不自在的思路,大家再开动脑筋想一想。在咱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还有哪些王朝、哪些皇帝,处境堪比大理段氏?”

“虽然名义上是九五之尊,高坐龙椅,但其实当得相当憋屈的?想一想,还有哪些皇帝,也是别人手中的牵线木偶,或是活在巨大阴影下的无奈君王?”

“啊,还有吗?”

“不就东晋么?”

“然后,还有南北朝那些傀儡皇帝?”

教室瞬间安静下来,学生们个个绞尽脑汁,试图发散思维,想到其他答案。

但像大理这样整个皇族被一个家族以近乎世袭权柄的方式、系统性地连续几代人架空到如此彻底的地步,导致皇帝职业体验差到想出家的情况,好像真的没有第二个如此鲜明的答案了!

“哦,还有吗?”

大唐,李世民的思路瞬间翻飞:“朕知道,北朝的元氏!东西魏的那些皇帝,元善、元宝炬在高欢和宇文泰面前,不就跟大理段氏一样,甚至更不如?连基本的体面都难维持!”

“哈哈,陛下,臣也想到了一点,高平陵之变后的曹家!曹芳、曹髦、曹奂……在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的掌下,何尝不是如履薄冰?”长孙无忌也给出答案。

“都没想到吧?”

教室之中,看到同学们被难住,林啸微微一笑,随即道:“好了,不卖关子了,其他不太典型,这一题的答案,还是太上皇!”

“南宋王朝!他们可是一连出现了好几个太上皇!”

“啊?!”

“南宋,也有好几个太上皇?”

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难以置信的惊呼。

“没错,同学们,不用惊讶!”

林啸直接抛出了答案:“南宋,几乎可以说是太上皇量产机!但它和大理段氏不同,南宋皇帝们的太上皇生涯,很多并非直接源于权臣架空的威胁……因为,他们真正的太上皇,是金国!”

“开创者高宗赵构,为什么要那么早,才55岁,就把皇位禅让给养子孝宗赵咨,自己当太上皇安享晚年二十多年?”

林啸加重了语气:“一大核心原因就是一一怕金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