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历史军事>课堂直通历史,老祖宗得了MVP> 第115章 太上皇高家!曹操赵匡胤受启发!南宋:祖孙三代全是太上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5章 太上皇高家!曹操赵匡胤受启发!南宋:祖孙三代全是太上皇!(1 / 3)

在同学们疑惑目光之中。

林啸点击鼠标,PPT上大理国世系图谱旁边浮现出一个新的分支树一一高氏家族谱系图,密密麻麻的名字几乎与段氏皇帝们一一对应,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同学们,段家皇帝们觉得当皇帝不如当和尚,可不是什么看破红尘的大彻大悟。”

林啸抛出了真正的答案:“根本原因很简单一一大理国的皇位,对段家而言,更像是一件华丽却沉重、且大部分时候都说了不算的袈裟!而真正披着龙袍隐形衣,手握生杀予夺大权的,是它背后的一”ppt颜色变沉,“高氏”二字被重点标注。

“世袭罔替的权臣家族,高家!”

林啸进一步放大了高氏崛起的部分:“从大理开国之初,高方就是段思平倚重的开国元勋!到他的儿子高智升,已经是废立皇帝如同儿戏的权相。”

“段正明,保定帝登基没多久,就被他这位忠臣给废了!”

“到了高智升的儿子高升泰,事情更是离谱到了顶点,他直接自己黄袍加身,当了皇帝,建立了【大中国】!”

“虽然仅仅两年后他就迫于压力病死,高家为了稳住局面,不得不把皇位还给段家,但条件是一一段正淳必须立刻继位,且大理国的军政实权,永远牢牢掌握在高氏子孙手中!”

“同学们,让我们来看看,他们高家,是如何成为大理国的婆罗门的!”

PPT切换,清晰地展示大理的宰相、高级重臣等重要职位后面,无一例外都是高家人名。“所以,你们看后来的段誉,看似在位四十年,是难得的长命皇帝,但他的登基,是他爹段正淳趁高泰明不在国都的机会匆匆完成的,整个在位期间,高氏子弟把持朝纲,段正严更像是一个在青灯古佛、朝堂奏对之间努力维持平衡的盖章皇帝。”

“段正兴上位?那是高量成扶持的。再往后的皇帝?哪一个不是看着高氏的脸色行事?高家操控下的段氏皇位,已经彻底变成了一种仪式性的象征,段家皇帝,就是高家傀儡。”

林啸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被这段隐秘权力史震撼的学生们:“这种情形,像不像我们历史上另一个著名的权臣掌国模式?”

他刻意停顿,然后自问自答,“对,就是东晋初年的王与马,共天下!”

PPT上立刻出现晋元帝司马睿与琅琊王氏兄弟王导、王敦的画像和关系图。

“西晋崩塌,衣冠南渡。琅琊王司马睿能在江东立稳脚跟建立东晋王朝,靠的就是王导运筹帷幄,王敦手握重兵!”

“以至于司马睿登基大典时,需要拉着王导同坐御榻才敢接受群臣朝拜!王导虽然假意推辞了,但从此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就此形成。”

“皇帝司马睿就是个名义皇帝,想摆脱控制?晚年试图对付王氏兄弟,结果差点被王敦造反给逼死!”“他哀叹寄人国土,心常怀惭,那份皇帝当得不痛快、不自在的憋屈感,跟大理段氏面对高氏时的无力,是不是如出一辙?都是皇权被门阀或权臣家族深度架空的经典标本!”

大唐。

“朕猜对了。”

李世民原本紧皱的眉头骤然舒展开,之前他一直困惑于段家皇帝那佛系的退位动机。

原来如此!

不是没有雄心,不是天性淡泊,而是权力早就被釜底抽薪,龙椅只是虚有其表的莲台!

“原来如此。”

魏征也彻底明白,忍不住叹道:“此非禅让之雅,实乃鸠占鹊巢之巧夺!帝王名为至尊,实同囚徒,自然觉得这皇位枯燥如牢笼,不若山门清净自在。”

长孙无忌也颔首补充:“以东晋门阀为镜,其理自明。高氏虽无王敦之悍然兵变,然其把持朝纲数代,令段氏甘为傀儡,其手段之绵密,隐忍之深厚,犹有过之。”

李世民了然一笑,释然中带着一丝讥讽:“原来段家不是不想当皇帝,而是,太上皇是真正的高家之人。”

建康·东晋皇宫。

刚刚经历共坐御榻风波不久、正为琅琊王氏权倾朝野而烦恼憋屈的晋元帝司马睿,听到林啸的话,袖袍之中的手,忍不住握紧拳头。

他猛地抬头看向阶下那位谦恭温和、却无形中掌控着一切的丞相王导,屈辱、恐惧与一种被遥远后世点破心事的认同感轰然交织。

“寄人国士…心常怀惭……连这后世的先生都知朕之境?!”

司马睿喃喃自语,身体微微颤抖,强烈的共情让他对大理事态的感受超越了时空界限,仿佛与段家皇帝同病相怜。

殿内空气仿佛凝固,王导垂眸侍立,随便等其他大臣看。

许昌·丞相府。

当听到高家竞能持续数代人、把皇帝如提线木偶般操控时,曹操捻须沉吟,突然嘴角露出一丝玩味的笑意:“文若,听着可耳熟?这大理高氏专权之术,较之那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之家,可要…更高明、更彻底?”

荀或闻言,叹道:“明公明鉴。袁绍一门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声威确实煊赫一时。然其兄弟阅墙,袁绍自身更是刚愎寡谋,最终汲汲于名位,到底还是想自己戴上那顶至尊冕旒,结果如何?身死族灭,徒惹笑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