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微微前倾,追问道。
“正是。治国如和面,刚柔并济方为上乘。”
萧何的眼神看向未央宫外广阔的天地,那里刚刚经过连年战乱:“我大汉初立,举国疲敝,犹如久病之人。”
“当此时,需行黄老之道,清静无为,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此为气脉!”
“休养生息,蓄养国力,滋长民气,方能恢复生机,令血肉附着于秦制之筋骨之上。此非为永法,但为新朝必不可缺之过渡!”
刘邦缓缓点头,经过战乱,大汉现在百业凋敝,确实需要宽松的环境喘口气。
清静无为,听起来消极,但此刻恰恰需要,是缓冲,是蓄力。
“然,清静无为,气脉绵长却显散漫。”
萧何话锋一转:“长久以往,可能也会导致六国复立,豪强遍地。”
“还需外饰仁义,以章法度!”
萧何声音沉稳,如同在描绘一幅治国长卷:“我闻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法令刑杀可禁奸佞,然欲使民心真正安宁归附,使万民知礼义廉耻,还需“德礼’二字!此儒家之说也。”
“陛下!”
萧何最后总结,目光灼灼地看着刘邦:“故老臣以为,汉之治道,根基在于定于一,承秦法之骨架,气脉贯以“揉而用之’,初期行黄老,蓄养民力,外饰以“仁义礼信’,三者如同鼎之三足,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三者融合贯通,方能稳固持久。”
萧何一口气说完,微微喘息,整个大殿依旧安静。
樊哙等人听得云里雾里,只觉文绉绉的,但又隐隐觉得极为重要。
张良、陈平脸上则露出震惊与敬佩之色。
他们没想到萧何对时局的把握如此精准,对未来规划如此深远!
这已经远超一个选择题的范畴,触及到国本的战略!
刘邦坐在高高的御座上,沉默着,天幕的倒计时在无声地跳跃。
萧何的话在他脑中激烈碰撞。
定于一(秦制筋骨)……揉而用之(黄老气脉)……外饰仁义(儒家外衣)……结合……融合……三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对!大秦的教训太惨痛了!
光有郡县律法的硬骨头,没有休养蓄积的气脉,只会累死民力。
光气脉悠长,没有坚硬的骨架,会被地方豪强、诸侯啃噬干净。
没有道德礼仪的外衣做润滑,君臣、父子、尊卑就会紊乱!!
一股明悟涌上心头。
他瞬间理清了纷繁的头绪。
再次看向天幕这个题目,看着这下面的四个选项,他知道了,这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一个动态的、需要根据时代不断微调的宏大工程!
秦的东西要,初期道家的法子用,儒家的说法也得开始慢慢渗透进来!
这才是正路!
他猛地抬起头,眼中光芒大盛。
“所以,这一题,是选第一个,黄老休养生息之术?”
郡县制选项没有,那么,就只剩下了黄老之术,休养生息了!
刘邦此刻,感觉到了,通过这道选择题,他仿佛看到了接下来大汉几十年乃至上百年要走的正路。“是的,陛下,此题讲究的是循序渐进……”
“我大汉现在,是序,是始,应该如同婴儿,被慢慢滋养。而所谓的以孝治天下……”
萧何的目光落在定格天幕刘闯画面:“应该是我大汉后面成为一个真正的帝国了,由子孙后代提出来的,这属于仁义礼信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