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历史军事>课堂直通历史,老祖宗得了MVP> 第166章 明太子制度vs隐太子制度优劣!宇文赟高玮李世民崇祯被内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6章 明太子制度vs隐太子制度优劣!宇文赟高玮李世民崇祯被内涵(3 / 4)

“假如大明有隐太子制度,崇祯可能就不那么悲剧。”

“因此得出结论:明太子的线性和平顺,利于培养守成之君的知识框架。隐太子的高压竞争,则有可能锤炼出开疆拓土之君的意志和能力,但风险巨大,且过程极其残酷内耗。”

“所以,朕当皇帝,很差吗?在成长期,无人培养……”

崇祯被点到,有些苦涩,但他何尝不想学习,可惜大名没有这方面隐太子的培养。

“最后就是猜忌期……”

PPT上再次出现一个标题:相爱相杀的囚徒困境VS温水煮青蛙的慢性放逐!

林啸竖起第三根手指,很是严肃道:“第三个阶段最致命一一猜忌期!”

“明太子的猜忌期:血淋淋的绞肉机。明太子制度在这个阶段的矛盾堪称无解死局……刚刚已经说到了,就不说了。”

“就说猜忌期的皇帝,折磨别人也在折磨自己,也在精神内耗。对皇帝来说,同样痛苦万分,亲手将自己寄予厚望的继承人一步步逼向深渊,内心的煎熬、愤怒、失望交织,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而隐太子的猜忌期,压力犹在,但刀藏在心里。”

“反观隐太子制度……”

林啸语调稍缓,又一次抽丝剥茧:“猜忌期同样存在,但形式发生了质的改变,压力被显著分散和隐蔽了!皇帝心里始终有一份潜在的候选人名单,他观察、比较、评估,但他无需过早摊牌。”“皇子们知道在被考察,但没有人知道自己是否出局,或者自己是否是领先者!”

“这种不确定性,反而极大地缓冲了父子间直接的正面冲突。皇帝不会把火力集中对准某个在明处的目标开火,皇子也不会被一个太子的身份死死钉在受迫害者的位置上。”

“虽然暗中较劲从未停止,但表面上大家还能维持着比较和睦的父慈子孝形象。”

“皇帝的压力是持续的分散的多点审视,而非聚焦于一人爆发的折磨……”

“皇子的压力是持续的竞争焦虑,而非毁灭性的猜忌煎熬。父子关系从零和博弈的撕咬,变成了多轮竞标前的相对平和。”

“但缺点也很憋屈,隐蔽性有时意味着更大的欺骗性和残酷!”

“某个皇子可能兢兢业业几十年,以为自己表现最好,深得父皇欢心,结果一朝发现名单上根本没有自己,父皇心中早有人选!就像投入无数心血的竞标项目最终发现自己是来陪跑的备胎,做了多年听话的冤大头!”

“付出的心血、压抑的欲望、牺牲的安逸,全成了空!这种无声无息的挫败感、背叛感,积累到一定程度也是极其可怕的。”

“太对了啊……”

雍正朝前期,八爷党众人现在还有些不甘心,林啸一下子说中了他们心态。

“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明太子制度的猜忌犹如烈性炸药,威力巨大,父子皆受重伤,帝国根基为之动摇。”

“隐太子制度的猜忌则是一种慢性毒素,虽然大大降低了表面的烈度和破坏力,维持了暂时的稳定和对皇帝集权的保护,但也为被默默牺牲的皇子埋下了怨恨和绝望的种子,其积累的负面能量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以另一种形式爆发,可能造成国家因内耗衰败。”

“但这种程度的负面影响,比明太子动不动就诛杀太子党好太多……不会出现离谱的悲剧!”这个阶段分析一出,皇帝们眼睛都亮了,尤其是那些长寿皇帝,林啸说得太准了,对儿子的猜忌和逼迫,他们也不想,但奈何就是人性,他们也不能违背。

然而这种隐太子的猜忌期,极大的缓解了他们的压力,让他们有些心动。

“最后,也是最揪心的一一继位期!权力交接的生死局!”

“明太子的继位期:风险尚存,但路径清晰。”

“对于明太子来说,最大的兄弟相争风险已经在他被确立为太子那一刻起,就被制度性地、大大削弱了!其他皇子无论多么优秀或不甘,在法理上已经丧失了挑战的绝对正当性。”

“到了继位关头,只要他自己稳住不昏头,没有爆发强力藩王叛乱,成功登顶的路径是比较清晰的,风险相对可控。这对帝国权力过渡的稳定至关重要!新君名正言顺,朝局震荡较小。但对皇帝来说,就没尊严了。”

“而隐太子的继位期:终点成谜,人人自危,兄弟阅墙之火一触即燃。”

“隐太子制度的继位期,才是真正的黑暗森林法则!”

林啸目光锐利,看着每一个同学:“基本上和我们目前息息相关,因为直到皇帝咽下最后一口气那一刻前,所有皇子都有可能是潜在的猎物,也都有可能是等待机会吞噬别人的猎人。”

“皇帝一天不公布名单,这煎熬就存在一天!对于有实力的皇子来说,这等待如同酷刑,谁也不知道最终的号码牌是谁。”

“更可怕的是,当最终结果揭晓,那个未被选中的强力候选人及其背后的集团极可能不甘失败,铤而走险!”

“想想李世民……就是强力候选人,玄武门继承法好在只是小范围的政变,可成八王之乱了呢?这种最终才揭晓答案导致的兄弟乱战、国家动荡。隐带来的灵活性,此时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