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历史军事>课堂直通历史,老祖宗得了MVP> 第181章 田亩上的王朝兴衰:林啸细数西汉土地百年发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1章 田亩上的王朝兴衰:林啸细数西汉土地百年发展(1 / 4)

始皇,刘恒、汉武帝、朱元璋等人全都集中了注意力。

“这是刘邦他们的汉初土地政策!”

课堂上,林啸进入了专业论证摆证据讲道理阶段,列出刘邦时期政策后,他声音继续响彻课堂。“秦末大乱,楚汉相争,人口锐减,土地大量抛荒。汉初最迫切的是什么?是恢复!是让老百姓活下去‖”

“所以,刘邦采取了放水养鱼的策略:轻徭薄赋,田租降至十五税一,甚至多次减免租税!同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承认私有产权,鼓励流民复垦。这就是汉初著名的休养生息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PPT展示竹简文字一一《汉书·食货志》相关记载。

“效果立竿见影!流民归田,荒地复耕,自耕农大量涌现。想想文景之治的底子在哪?就在刘邦让农民喘上的这口气里!”

“朱小章?”

“在!”

朱小章条件反射般站起。

林啸直接带着课堂互动:“你说,这种休养生息,在当时环境下,对不对?”

“太对了老师!”

朱小章果断回答道:“这几乎算是所有王朝开国后,采取的基本政策!”

此话一出,刘秀、曹丕、司马炎、杨坚、李渊、李世民、朱元璋基本都点点头,想要王朝长治久安,他们必然也只能这样做。

“嗯,说对了,想要江山坐得久,就得这样!”

“然而·……”

林啸话锋一转:“刘邦也算是为土地兼并,埋下了种子!他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商人,豪强,甚至积攒了些余钱的富农,拿着真金白银,合法地开始从那些因天灾人祸再次陷入困境的贫农手中,买入他们的命根子一一土地。”

“刘邦看到了战乱的疮痍,却低估了人性逐利的速度。这个土地买卖,算是埋下了第一个隐患。”刘邦面色微微一变。

“好家伙,难道朕不应该允许土地买卖?这也是休养生息恢复民生的举动啊?”

刘邦没想到,林啸还把第一颗纽扣,算在了他头上。

不这样做,他怎样做?

林啸没有解答他的问题,PPT转换,再次展露了文景时期的土地政策。

“让我们再来看看文帝,景帝时期的政策……”

“文景二帝,将刘邦的休养生息推向极致,创造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公认的盛世!”

林啸毫不掩饰赞誉之词。

“他们干了什么?田租一降再降,从十五税一降至三十税一!”

“文帝甚至多次诏令全国免除当年田租!开放山林川泽,鼓励老百姓开荒垦殖,砍柴打渔都不收税或少收税!这些政策,可以说利国利民,加速了农民过上好日子的节奏。”

“出现了太仓之粟陈陈相因的情况!”

“文景时期,自耕农经济达到鼎盛!仓里粮食多得发霉,国库钱串子多得断!这就是文景之治的根本一藏富于民。”

课堂里一片认同的点头。文景之治谁不知道?就是好!

“老四,真的是好皇帝啊!”

“这才是孝子贤孙该干的事!”

刘邦忍不住再次看向了刘盈,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看不上的老四反而最成器。

“这是朕应该做的。”

看到这,汉文帝严肃的脸上,难得出现了一抹舒缓。

然而林啸一句话,又让他皱起眉头。

“但是……文景之治这繁荣盛世的光鲜亮丽下,土地兼并的暗河却在无声奔涌!”

“三十税一,轻不轻?太轻了!受益最大的是谁?”

“不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贫农,而是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豪强!”

“他们交的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开放山林川泽,谁更有本钱去开发、去圈占?”

“还是豪强!”

“自耕农是很繁荣,但根基脆弱。一场旱灾、一场疾病,一个壮劳力倒下,脆弱的平衡打破!”“贫农为了活下去,只能卖掉那点刚刚攒下的田产,变成佃农或流民!而买方,正是享受了最低税率的豪强地主!”

“文景二帝的政策,无意间成了兼并的巨大助推器!减税降租和开放资源,本是惠及万民的仁政,却便宜了有钱人,成了富者愈富,最终吸食自耕农血肉的养分!”

“景帝时期,有个叫晁错的大臣,在著名的《论贵粟疏》里看到了这个危险苗头,他忧心忡忡地指出: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他建议,陛下,该限制一下了!”

PPT上打出《论贵粟疏》相关片段及晁错画像。

长安未央宫,景帝刘启心头一跳,看向一旁侍立的晁错,忍不住赞誉:“晁错,看来你真很有眼光!竞然也被后世记住了!”

“陛下,不敢……这是林啸老师抬爱了。”

晁错连忙摇头,补充道:“比起林啸老师这种抬爱,臣的这个担忧,竟一语成谶!”

“陛下,看来还是要好好解决那些商人拥有太多土地的事情了。”晁错连忙建议。

“不急,先看。”景帝却不慌。

“然而……有用吗?”

林啸摊了摊手,恰好就直接内涵景帝:“景帝是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