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历史军事>课堂直通历史,老祖宗得了MVP> 第199章 一人养一国!另一个劳模皇帝!朱元璋后代都是赖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9章 一人养一国!另一个劳模皇帝!朱元璋后代都是赖鬼!(1 / 3)

“朕……怎么会这样做!”

“北夷而已!”

康熙朝,听到林啸给自己套用的彼得皇帝模板,康熙麻子脸更是毫不掩饰出现厌恶。

他们的出发点,从来不是让大清变强,继承这个两千年的中原王朝江山,他们最主要的矛盾,就是控制,就是稳定!

先进知识又如何?

大清不需要。

他虽然和彼得相似,但他又不是彼得大帝!

“这……显然又是一种新的勤政模式…”

始皇则是在咸阳,也忍不住咀嚼消化彼得大帝这一个执政模式,感觉又增长了见识。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

而就在众人消化彼得大帝有关信息后,班长叶萱忍不住举起了手,疑问又响彻教室。

“按您刚才的介绍,彼得大帝这种事必躬亲、深入底层、把自己当工人的接地气勤政,不正是当下社会所极力提倡的实干精神吗?”

“他与我们倡导的深入基层、体察民情的理念高度契合啊!虽然您说他那种模式学习门槛极高,帝王中很难再有第二个彼得,但这不恰好说明其彪悍与独特?”

“单论劳模的纯粹性一亲力亲为,付出巨大体力与脑力劳动,推动国家变革,他难道不是最佳劳模皇帝最有力的竞争者吗?可复制性低,不代表其劳模价值不高吧?”

“他的付出和方式,本身就象征着劳动的一种极致形态啊!”

叶萱这话一说,让同学们瞬间又回到评选奖项本身来了,冯文明、马秀英等同学们纷纷点头或皱眉思考是啊,彼得大帝亲自打铁造船、亲手操作机床的形象太具体、太有冲击力了。

对比其他端坐深宫批阅奏章的帝王,他那风尘仆仆、满手油污的劳作,显得如此独特而耀眼。这似乎更符合现代人心中对劳模最朴素、最直观的理解一一劳动,身体力行的劳动。

“慢着!老师……你说的彼得大帝这种模式,后继无人,我突然想到一个国王……也是这样!”叶萱话音刚落,李毅前桌的郑松猛地一拍大腿,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人,立即有些兴奋的站起来。“哦,谁?”

包括林啸,彼得大帝和同学们,都好奇的看向他。

“嘿嘿……老师,你也不知道吗!”

看到林啸都不知道,郑松立即得意道:“我给个提示,他也是打工皇帝,而且他现在还在打工呢!”教室里为之一静,所有目光聚焦在郑松身上。

“现在还在打工?我们现在还有皇帝吗?”

同学们的思维纷纷飘向欧洲,寻思着罕见的几个皇帝,发现没有任何印象。

“你说的……莫非是德国的那个非洲国王吧?”

林啸迟疑一下,看向郑松,突然也想到了这个人。

“哈哈哈,还是老师您见多识广,要不怎么是我们的老师呢!您还真学识渊博!”郑松立即得意了。“谁啊?”

“德国的非洲国王,什么情况?”

两人的对话,更是让同学们疑惑,朱元璋,彼得大帝等皇帝,更是被吸引了注意力,郑松身后的刘肇,更是来了兴致。

“郑松,你既然提到了,那就给大家说说吧。”

林啸直接让郑松来给大家科普。

“好嘞!”

顶着所有人的注视,郑松飞快道:“我不知道这个国王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是西非一个部落的国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左右,他被他的祖父一一当时的部落大酋长,送到德国去学习技术!后来考取了农机修理和汽车修理的资格证书,就在德国当了一名职业修理工!”

郑松似乎想起更多知识:“虽然当修理工,但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继承了部落的王位!”“可他没回国,他一直留在德国工作,然后……他当修车工的收入,据说大部分都用来建设他在非洲的部落了!”

“修学校、盖医院、铺路、打水井……各种公共设施!而且他处理部落事务都是靠打电话、发传真远程遥控的!”

“这不比彼得大帝还打工皇帝?而且一直到现在都在打工挣钱养国家呢!”

郑松这介绍一出,让整个八年级教室里炸开了锅。

一个活生生的国王,天天在外国拧螺丝修车,用汗水供养自己的王国?

“真的假的?国王修车?!”

“在德国修车,远程管一个国家?”

“这……这算劳模天花板了吧?”

“收入全捐回去建设部落?这觉悟!”

“郑松,确定不是你编的吧?国王还需要打工养着国家,小说都不敢这么写吧?”

八班同学更是好奇,甚至有点不信。

李世民也有些惊讶:“皇帝,养国家?”

他还真有点听都没听说过。

刘邦则拍着大腿哈哈大笑:“嘿嘿!这皇帝有趣!等于说,当皇帝自己没享受,反而要赚钱养国家的人?还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竞然还有这种皇帝?”

沙俄宫廷里,彼得大帝的表情倒是丰富得多,先是惊讶,继而有些惺惺相惜:“也在修车,然后,还养着国家……似乎,比我还要传奇?”

“老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