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小万历,更加不可思议了。
“不是,朕,朕学,学皇祖父,几十年不上朝?这……这可能吗?”
小万历眼里写着惊讶,而群臣更是面面相觑,没想到来了一个嘉靖还不够,还要来一个不上朝的万历?“到了最后………”
一口气,林啸算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盘点了朱家皇帝的勤政。
“当大明江山风雨飘摇、大厦将倾之时,末代皇帝朱由检站出来了。崇祯想学啊!他太想学了!他想效仿他的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想用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极端勤政,力挽狂澜,中兴大明!”“他穿着打补丁的龙袍,工作比朱元璋还拼命,批奏章到凌晨三、四点……”
林啸微微叹了口气,无奈的看着同学们:“结果呢?赵麦可、商州同学之前已经分析得很透彻了。无效的勤政,可怕的猜忌,致命的决策失误一一逼死孙传庭、致卢象升孤立无援战死、频繁更换首辅和兵部尚书导致指挥系统崩溃……”
“最终,北京城破,崇祯帝在煤山自缢。一个王朝,就此终结!”
“所以同学们!”
“这难道不是历史上最大的劳模悖论吗?”
“大明王朝,始于洪武大帝朱元璋用近乎自我毁灭式的超常勤政,一手缔造;而大明王朝,最终却亡于崇祯皇帝朱由检试图效仿太祖劳模模式却走向反面的极端勤政!”
“一个王朝的两端一一开国与亡国一一都与朱元璋式劳模紧密相连。”
“这难道不是对洪武劳模模式本身一一其难以复制、后继无人、甚至滋生反面效应一一最具悲剧性、最具讽刺意义的证明吗?”
林啸这最后一段的反问,更是如同铁锤重重的砸到了朱元璋和朱由检两人身上,让两人几乎犹如被做了心脏起搏一样,狠狠的震颤了两下。
尤其这宿命般的盘点,让朱元璋更是吓了一大跳。
“咱没错!不!林啸你不能这样说咱,说咱的大明……咱的大明,莫不是咱的勤政也有错!”他试图挽回林啸对他勤政的评价,对他勤政的盖棺定论,毕竟他的勤政造就了大明,真的有些难以接受,大明最终也或多或少,因为他的勤政而亡!!
可惜,林啸没听到。
“嘶……这样看来……”
“朱元璋是要淘汰啊!”
“他这东西,连他的儿子、孙子都不学,最后来一个崇祯想要学,可反而勤政败亡了江山……”“啧啧,好讽刺!”
八年级教室内,林啸这样的列出证据,让同学们的认知也改变了。
甚至感觉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劳模评选,而是对一个王朝兴衰规律、对帝王行为模式极限的深刻反思。班长叶萱紧抿着唇,她虽然也支持朱元璋,但在林啸这样的证据下和标准下,她觉得,朱元璋这劳模,似乎全是反面典型。
冯文明和马秀英满脸复杂,想反驳林啸关于功过不谈的部分,但第三条标准下的传承悖论又让他们哑口无言。
赵麦可和商州等人,早已经充满笑意,朱元璋淘汰,那可太好了。
坐在李毅位置上的刘肇,更是感触很多,作为同样年轻的帝王,他内心对林啸的分析感到一阵后怕。他不由得闪过一个念头,自己的雷霆夺权,会留下什么样的传承?
他后来的皇帝,会不会有学有样?
而朱元璋的勤政模式,真的一点儿都不可取吗?
他倒是没有受到林啸的全盘领导,始终是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所以……同学们,现在,在我们这第三条标准下,淘汰朱元璋,你们,还有没有异议?”自然,林啸也没有让课堂浪费时间太久,在这个奖项上,已经浪费了足够多的时间,他继续拉回主题。“同意……老师,我们没有什么意见了。”
“这节课,我们学到的,似乎不仅仅是朱元璋的勤政……”
冯文明,马秀英等人,面对林啸的征求,也只能无奈的同意了,在这条标准之下,朱元璋淘汰,真没悬念。
“呵呵,所以……最后,我们还剩下最后两人!”
林啸转身在朱元璋名字上划了横线,紧接着,看着剩下的两个名字,再次看向班级同学,尤其是目光落在学霸李毅身上。
“汉文帝刘恒,彼得大帝!”
“你们觉得,他们谁能获得这个奖?”
“基于我们之前的三个标准………”
“一是勤政对当下国家的好处,他们都占据了!”
“二是勤政对国家长远影响,正面的影响,毫无疑问,大汉王朝乃至我们两千年的封建王朝,都受到刘恒勤政的正面影响………”
“但,彼得大帝也不差,他的这种勤政,让沙俄成为欧陆强国,并且有了以后争霸天下,雄踞全球的底…”
“三是,标杆和传承!毫无疑问,文帝是文皇帝,不,几乎说是明君和皇帝的标杆,引领了无数模仿者“彼得大帝的模式……虽然他们行为模式,别人模仿成本很大,几乎断绝道路,可郑松举的例子,还有当前有些领导人也采取这种模式……证明他开创了新路,也算标杆和引领了无数模仿者……”“两人,几乎都完美符合这三条标准!”
“同学们……二选一,你们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