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皇帝不知道要怎样做,他自小受到的就是帝王教育。权术,谋略,纵横。
他无一不精,可从未有人告诉过他,该如何去处理情爱之事。元慕昏睡了多久,皇帝就在她身边坐了多久。除却必要的军政事务外,他连用餐的时间都减去了。直到暮色昏沉时,元慕才再度醒过来。
她醒来之后只说了两句话。
一句是:“送我回清宁宫。”
一句是:“我要出宫。”
除此之外,元慕就再也没有多言,她的眸里没有任何的光泽,空洞的水眸,没有任何光映得进去。
她有时候很怯弱,有时候又极是坚强。
皇帝只有一次见过元慕这副容色,是他将她从自缢的长绫上抱下来时。她那时候无疑是想死的,可被他抱下来后,她就开始哭。那是想活下去的象征。
但现今的元慕眸里没有任何光亮,她的生念淡薄到令人畏惧。皇帝握住元慕的手,他是那样骄傲的人,此刻却为她低下了头:“可以,但等你再好一些,好吗?”
他的声音极轻,望向她时字句都在甚斟酌。但元慕没有给他任何回旋的余地。
“最多两日,"她摇着头说道,“最多两日我就要离开。”元慕的声音低弱,并不比一阵风要大到哪里去,她的目光也同样如此,黯淡得像是陨落的星群。
但那一刻,皇帝的心口似是有利刃刺透。
他偏过脸庞,喉咙也跟着发疼,忽然有些要说不出话来。元慕没有更多言语,她只是安静地看向皇帝。到了最后,他还是点了点头,声音低哑:“好。”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但元慕的心情依然没有好起来,她的肩头像是被巨石压着,依旧沉重疲惫。
这三年来,她过得都不是太好。
前方也像是笼罩在黑暗的大雾中,没有方向。元慕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会好起来。
或许永远都不会了。
元慕中毒一事,在宫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驻军进入到后宫,负责监察的御史和内侍一个宫、一个宫地搜查。宫里的明争暗斗不少,但这还是第一回差些闹出人命。元慕昏迷的几天里,几乎所有人的嫔妃和宫人都受了至少一遍的审问,涉事的人更是被囚于掖庭,连面都没有露过。前朝和后宫是紧密牵扯的。
就是先帝杀皇后、废太子的时候,也未曾这样戒严过。宫内宫外都人心惶惶了一段时日。
最后查出来的结果是四妃中最不起眼的良妃为主谋。皇帝直接下诏将她废为庶人,然后赐死,家中子弟处死的处死,流放的流放,没多时就处理完了。
他雷霆手段惯了,处事很快,从不拖泥带水。此事暂时告竭后,宫外的朝臣也松了口气。尤其是德妃所在的高家,专门遣人到宫中觐见了皇帝,言说赤胆忠心。高家是满门忠烈,在朝中声望极高,也有元从的功绩。皇帝对高家也十分信重,多年来君臣相得。但事情结束后,宫妃们的软禁并没有被解除,驻军也没有离开。德妃的宫殿就没有开过。
更特殊的是仪凤宫,多日来元皇后连面都没有露过一次,都有人在忧心她是不是已经不在了。
因为在先前,受最多猜忌的就是她。
但元皇后就仿佛是人间蒸发了一般,一点声息都没有传出来过。外间的声音杂乱,却没有丝毫传入清宁宫。元慕的身体虚弱,中毒和寻常生病不一样,损耗的是内里。她平时喝药总是很抗拒,但这一回侍女每次将药奉上,她就会立刻饮下。元慕每天醒来的时刻不多,她的身心心都处于强烈的疲惫当中,睡着的时候远比醒着的时候要长得多。
她就像个在沙漠中行走了太久的旅者,突然停下脚步后,连走向绿洲的力气都没有了。
太医们每天都会来清宁宫。
他们都是专门负责解毒的医官,学识渊博,仔细认真。元慕的体虚,脉象也弱。
直到第三天时,她的情况才渐渐好转。
太医委婉地建议道:“您身子弱,最好还是多休息几日。”但元慕只是轻轻摇了摇头。
前不久皇帝让人给她送来了份书册,是几处私底下的皇家别院,都在京郊附近。
玄都观是皇家道观,可相比行宫别院,还是太过清苦。这已经是皇帝最大的让步。
元慕没有再多言,她看了两天,选定一处离宫城最远的别院。但她还没有多挑置物件,只让人将一些书册装在箱笼里,等到出宫以后再看。
元慕其实很习惯清苦的日子。
她在庄子里时,在青云观时,过得都是很普通的生活。这两年来浮华至极的锦衣玉食,其实才是特殊的。元慕还是爱看一些书的,她的出身差,学识浅薄,也没有别的法子增进,便只能在闲暇时多看几本书了。
但侍女在收拾箱笼时,还是红着眼放进去了些其他物什。那可是皇家别院,皇帝会亲自驾临的,条件怎么可能会差?元慕不解她们的忧虑从何而来,她过得最苦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上,可日子还是过下去了。
她低着眼眸,将手中的书卷往后翻了一页。元慕的胃口很差,每天都只能用一些,稍吃些荤腥还是会立刻就吐。她的脾胃问题很严重。
太医开了调养的方子,晚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