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不仅仅是读书
打一开始听到造纸术和印刷术,世家贵族好些人都意识到,局势将要大变。大汉朝的世家贵族必会因为造纸术和印刷术受到冲击的。到底会是什么样的冲击,各家有猜测,不能完全确定,而眼下随着百川书院的公告一出。
世家贵族有见识的人都告诫儿孙们道:“以后让他们好好读书,他们若不读,不能成为有用之臣,必为朝廷所弃。”这话听着来让人感受到前程受到威胁了呢。可是,有那么严重吗?
不信邪的人有。
以为很是严重,企图把百川书院解决的人也大有人在。值于此时此刻,刘彻面对臣子们不认同于刘蛭的做法,“你们不许阿侄办书院,免束惰,你们各家的族学算怎么回事?”再闻刘彻一问,就相当于在告诉眼前的臣子们,做人别太过分,他们认为自己应该管到刘侄的头上?
谁办书院,收不收钱,都由人自己做主。
刘彻从不管他们各家的事,他们别只念着自己的那点利,就想着对付刘侄,刘侄的百川书院收不收人束修,与他们无关。有本事他们也不收,刘彻没拦他们吧。
刘彻话说得不客气,理又在理,让人无可反驳。“以后,别再一味揪着阿侄不放,让朕觉得大汉朝的臣子太闲。“刘彻言及于此,更不客气得很。要不是他们不像样,他也不至于把话说得那么难听。底下的出言臣子们,面上一阵发烫,这个事,这个事真算是他们不对,他们那不都是因为对付不了刘蛭,只好试试刘彻这儿,可惜……不行,让刘彻来对付刘侄明摆着不可能。
明的来不用,那就来暗的。这乱葬岗上想弄出事儿来不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
别说,刘侄也是这么想的。
告状借以外力对付人的事他们干,但他们既然知道百川学院的出现对他们的影响,让他们轻易的认了,怎么可能。
很快,百川书院是在乱葬岗上建起的情况传得沸沸扬扬,都说百川书院怕是里面不知道有多少鬼神在。进去的人听说都病倒不少。知道为何免束修也让人进去读书识字吗?就是因为要钱招不着人!刘侄在听到这些流言蜚语时,笑了,笑得那叫一个高兴,让对面的霍去病问:“你怎么破局?”
对啊,外头都开始吓唬人了。
刘侄摇头道:“比起神鬼,人最害怕从来都是没有希望。他们想吓唬人,以为会无人来百川书院读书。他们以为普通的大汉子民不懂得读书的好。不知该书可以改变命运?不,大汉的子民懂得。”读书一事,早都明白读书的好,所以不用担心人们不想读书,一直以来只是因为读书的世界离得普通人太远,高不可攀,才不得不放弃。好不容易有一个学校愿意教他们读书识字,或许有可能让他们改变命运,普通的人怎么了?普通的人就不想改变命运了?“他们帮百川书院宣传,倒是省了我不少事。“刘蛭不以为这是坏事,反而认为那是一桩好事,极好的事。
霍去病也想起来了,对啊,读书识字是谁都有机会的吗?好不容易得了那样一个机会,所谓的神鬼,神鬼是不会帮他们的,倒是刘侄给了他们一个机会,捉不住的人,一辈子便只能那样了。因此,前往百川书院报名的人,那是排了长队。有人领的闺女来问:“书院有没有规定不收女娃?”“都收。只要是想读书的都可以来。“刘侄并未将这一条写明,否则怕是有人又得闹。
刘侄不乐意他们闹,反正她的书院,束惰她都免了,想把孩子送来的人自会送来。
果不其然,这不就有人激动的追问。得了肯定的答案,喜得直撮手。“好好好,要不是长安公主,我们这些人的孩子哪有真正读书识字的机会。”
排队报名的时候,人多得呢,人来人往的,也是八卦聊天的好时候。“可不是。外头那些话传得呢,吓唬我们。乱葬岗怎么了?这里的人早让人重新收殓安葬了,就算是乱葬岗那也不怕。他们还能恩将仇报不成?”“就是。要是我们家的孩子能认字读书,别说这里是乱葬岗了,大半夜的有能认得字的人上我们家教孩子读书识字,我们都欢迎。”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道来,那都说的是心理话。真以为他们傻呢,能让人吓唬住了?
读书识字的机会太难得,还是免束修的。
要不是家里的活得要人干,他们也都想来学学。“就是。瞧瞧他们读过书的人,那气派得,谁瞧了不得竖起大拇指。我不求我们家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我只盼着我们家的孩子多读些书,哪怕将来种田也能种得比别人家好。”
“可不,种田也是有技巧的。长安公主让人专门教过我们之后,看看我们的收成,真真是一年比一年多。家里终于是有些余粮,也能多吃几顿饱饭了。”这越说越念起刘侄的种种好,听得一旁的人感慨无比。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粮食,不曾半分怠慢。建学院,也为那些为国冲在最前面的将士们,好让他们知道,他们的付出尽都在朝廷的眼中,朝廷也会还给他们。
让他们的家眷能够有读书识字的机会。
报名安排得井井有条,不仅免束惰,学院更是安排了统一的青色服饰,用刘侄的话来说就是校服。
束修是免的,如果家中困难,连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