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母亲莫要欺人太甚
自不多说了,先把药浴泡起来。
痛苦是必然的,刘蛭早有言在先,吃不了苦的人,想走的人随时可以走,她这儿不强留于人。走了不会让人白吃这些日子的苦。但留下来的人,别的要求没有,独一样,忠心。忠于刘侄,只能认刘侄一个人,如果她们谁做不到,趁早走人。刘侄的事,她们这些人中未必见得有几个是识过字,读过书的。但是刘蛭现在给了她们一条活路,因为这一条活路,她们也愿意追随于刘侄身边,为刘侄所用。
忠心,也是她们之于刘蛭的唯一价值,如果她们连忠心都做不到,刘侄没有留下她们的必要了。
刘侄让卫青瞧了她给女兵们的训练手册,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安排,与之而来还考虑另一层。慢慢的提高难度。
每隔十天针对不同的人提高不同的难度。
兵马都让刘蛭按计划训练,不仅如此,骑射读书识字,明摆着是要全面发展的。
人呢,握在手里的人,怎么也不能只惦记着让人上战场。在她身边,她缺人的地方多着。与其指望别人给她人,定然是她自己想办法把人训练出来才是正经的。
刘侄果断得很,文武之才,能用上的地方得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刘彻三个月后过来一看,一定会大吃一惊。在此之前,要过年了。大汉用的是《颛顼历》,建亥,亥以十月为一年之始。
刘侄刚到大汉的时候很不习惯的,好在那么多年下来,不习惯也慢慢的习惯了。
十月的天有些冷了,刘蛭让人弄出来的鸭绒,真做成了。薄薄的一款,却十分保暖,贴身处穿,刘彻惊叹道:"暖和。”“用鸭绒做的。"刘侄立刻揭密。“现在父皇知道鸭子除了吃之外能够干什么了吧。父皇。何时张骞才回来?”
当年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刘晖并未出生,未能见到那一位,她都忘记张骞一去多久。久得让刘彻他们都以为张骞已然死了。“你倒是知道张骞。那么多年了,也许…"当年让张骞往西域者,是想联合大月氏国对付匈奴。至今,刘彻不抱任何的希望,多少年过去了,音讯全无,谁还能抱有希望。刘彻早就已经放弃了。
刘侄一听马上道:“没有也许,他一定会回来的。”听听刘蛭的坚定,让刘彻忍不住的笑了,“你怎么知道?”“我就相信。"刘侄当然不可能告诉刘彻,因为史书记载他会回来的。只能是肯定的告诉刘彻,因为相信。
刘彻打量刘蛭一圈,最后移开视线,想套刘侄的话不容易,算了吧。“这样保暖的衣物,多备几件。都给谁准备了?“刘彻转移话题,问不出来就不要问。
刘侄答道:“姑姑那儿,舅舅那儿,母亲那儿,祖母那儿。修成君和修成子仲我不送。”
送的人数上,不送的人也直接道来。
“修成子仲从小到大欺负我们。我才不要送他。父皇不高兴我也不送。“刘侄直接把态度表明。握紧小拳头,小脸都是气愤。她不改!刘彻嘴角一勾的道:“你的东西你想送谁就送谁,他们与你何干。”这话冷漠得呢,怕是谁都想不起来,当年就是刘彻把修成君金俗接回来的,也是他给了修成君比及公主的待遇。
现在提起他们时的冷漠,也让人想不起他之前的模样。刘蛭听得别管心里怎么想,面上是高兴的。“你祖母若是心疼,想让他们享受,舍了自己是她的事,你不必理会。“刘彻不忘叮嘱。
刘侄高兴的直点头。尽孝尽孝,该有的刘桎都给王太后送上,王太后想把东西给谁那给谁吧。反正别想拿捏刘蛭。
但有言在先,也是父女们都料到会发生的场面。家宴之上,王太后直接道:“阿侄让人送来的衣裳很暖和,让人多备几件。”
刘侄让人点了名,却不作声。平阳长公主和刘彻交换一个眼神,平阳长公主问:“阿晖给我送了三套,送母亲几套?怎么不够?阿侄送得比我还少?刘侄摇头,“给祖母送了五套。”
“母亲,五套不够?怎么还要阿侄再备?"各自都有数着,不过是都装着糊涂问而已。平阳长公主开口。
五套定是不少的,王太后怎么用都够,但要是给别人肯定不够。“阿侄,再给你祖母送两套。“刘彻先一步开口,把事情定下。谁料王太后道:"两套也不够。”
闻言刘彻直接问:“母亲不妨直接说想要几套?”问得很是不善。
王太后和刘彻对视上,“怎么,我只要几套衣裳都不行?”“母亲以为宫中为何一应皆有定制,连帝王都不能僭越?"刘彻提及定制,那是规矩,也是对帝王的约束。
连对帝王都有约束,何况是太后。
王太后道:“这又不是出自公中。你,你是不孝顺也要教出一个不孝的孩子?”
“母亲慎言。“平阳长公主第一时间出声提醒王太后,这样的话也是王太后可以说,应该说的吗?因为不送衣裳就不孝?“送给母亲自是孝。母亲要送给别人,便自己送。朕不知母亲已然厚颜无耻到拿孙女的东西做人情?“刘彻神色如常,孝与不孝,刘蛭让人挑不出毛病,王太后想扣到刘彻的头上,让刘彻成为不孝的那个人,绝无可能。这样的一刻,刘彻的脸蒙上了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