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三十九章
徐娘子把了几个钱给枣儿,叫她先家去,又要她带个话,明儿去董家。母女俩等回去与甄家阿婆说罢,她便道,“是个有福的小娃娃,今儿正是黄道吉日呢!”
上回只见秀才娘子早产,实在有些惊险,赵秀才没什么银钱,自然什么仪式都没办,什么洗三添盆更没人肯去。
宝珠她还没见过这位表姐呢,只晓得表姐闺名董沅临,姑父对这个头生的孩子也是充满了期待,加之表姐五行缺水,便取沅临二字,意味第一个降临的孩子,是个极有意头的名字。
第二日一早宝珠便陪着阿娘去了董家,沅临表姐前儿夜里发动的,昨儿一早才生,人家来报了信甄姑母立即就赶去了,心里还有些怨怪没早些遣人来说,等见过沅临表姐跟小娃娃,待着吃罢了晚饭,见没什么事儿这才放心回来。总算了了一桩心事,甄姑母整个人都红光满面的。董家也只这一门亲,现下又都在汴京,姑母与宋家太太也提过,昨儿又提起来。宋家太太晓的徐娘子是个儿女双全的人,洗三的日子特地递了帖子来请她一家去。
说是请一家,哪里好意思一家都赶着去,徐娘子便只打算带宝珠宝溶,想叫她们见见这个表姐,徐娘子给小娃娃打的一副实心的金锁,准备到时去添盆,宝珠宝溶一人也打了个二两重的金葫芦。
虽不曾见过这位表姐,但到汴京时这位表姐特地差人送了礼叫甄姑母给舅家。
州桥的摊子照常摆,天热前宝珠的冷吃春盘都有卖头。再过几日等天暖和起来,即便再有人定这春盘也做不得了,天一热食盒里的吃食一上午便要发酸。
除了汤底跟炸串的酱料没交给崔大妈,其余事项这几日下来都学的差不多了,崔大妈是做惯了活计的老手,按着定好的配菜煮粉丝汤,趁着煮汤还能捎带手去炸串,多了个人宝珠省劲许多。
过了立夏天渐暖,桃花杏花都谢了,枝叶里藏着指甲盖儿大小的桃,街巷两侧树枝日益繁茂,树底下多了许多乘凉的老人孩童。甄家母女三人赁了马车,起早先去董家再与甄姑母一道去宋家,甄姑母也想早些去,一早就收拾好了,等三人一来便赶去了宋家。宋家在汴京也算有经年的财富,住的是三进的大宅院,叔伯几家都在院里生活,宋老太爷老太太安在,故而这家倒是没分。如今他们这一支有出息的便是宋评事,沅临表姐嫁的正是宋评事的长子,宋家官人三年前科举未中,原本是托关关系举他去边地做个小官,但他自家推报了,说是今年要再下场。
三人由个穿戴齐整的婆子带着,七拐八绕去了一个小院。到了门口又有另一位女使来迎,四人又跟着这位女使去了沅临表姐房里,娃娃在摇床里面睡着,由乳母在一旁看顾。
几人动作声音都小了些,宝珠看沅临表姐,与姑母有三分像,脸盘圆圆眉似新月,看着就叫人想亲近。这会子还早,她靠在一方软枕上,穿着中衣,额上带一方凤穿牡丹串彩珠抹额,边上女使正喂她桂圆红枣羹。她离开姑苏时人还小,对于舅母有些印象,只是过去太久,印象却不大深了,晓得跟自家亲娘一起来的定是舅母了,撑着身子起来想作礼。徐娘子立即将人拦住,沅娘又招手揽来宝珠宝镕,“这是舅舅家里二位妹妹吧?″
宝珠宝溶上前一步唤过表姐,见了礼。沅娘将手上玉镯退下与宝珠宝荣手里一人戴了一个,“正是一家人呢,瞧着我心里就喜欢。”沅娘身子向来虚,到今日脸色还有些惨淡,甄姑母心疼女儿,自家接了羹汤坐在床边喂。
娘家来人,沅临表姐屏退下人,又叫出去的时候将门带上。几人正说着体己话,外头等着梳妆的女使,敲了一遍门,“大娘子,今儿家里来客,太太叫我早些来给娘子梳妆呢。”沅娘与甄姑母向来什么话都说,从鼻子里嗤了一声,“底下人惯会见风使舵,原先是支使不动的,出去交际还得从外头请梳妆娘子来家,现在老太太拿安哥儿做心肝肉,阖府上下便都换了面孔。”安哥儿便是摇床里躺的小娃娃,还没起大名,只起了个小名儿先喊着。徐娘子与甄姑母将人从床上扶起来,等沅娘梳妆完毕,那梳头的女使出去,没多会儿,屋里就涌进来许多人,本睡着的安哥儿叫这嘈杂的声音吵的哭个不住。
一群人围着孩子摸来摸去,沅娘蹙眉,婶婶姐姐妹妹的喊过,便叫乳母将安哥儿抱去隔间。
这些人又是缠着不放,问宝珠宝镕是哪家的姑娘?沅娘笑着挽过徐娘子,说是舅母和舅母家的妹妹。
“可是那南边来的?来了多久?怎的先前不来家里坐坐?在汴京待了几日?官话会不会说?"一位妇人嘴皮翻飞,拉着宝珠,一下问出许多话来。沅娘面露不快,“妹妹们到底是客,不知道的还当二婶婶是来审人呢?”汴京说什么土话的都有,寻常百姓只要听得懂,倒不会有人计较什么。不过甄家一家人识字,既想在汴京讨生活不想受人轻视,官话一路上便学个大概,待了这大半年只有个别吐字发音有些分别,不细听听不出什么差别。路上听甄姑母说了宋家,大概也了解些,这群人想来就是怕沅临表姐生了孩子,老太太一高兴将体己全贴补到宋评事这一房来。宝珠厌恶宋家这位二婶婶眼里的轻视,不冷不热开口,“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