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食明> 第 22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2 章(2 / 3)

会喜欢。日复一日地吃杂粮饼、粗粮馒头当然也能果腹,可大家都只来人间走这么一遭,谁还不想吃点好的?

在顾闲心里,玉米最好吃的做法就是新鲜掰下来时直接清水煮熟,那清甜的滋味是独一份的。只不过想储存久一点,只能晒干做玉米面罢了!7定个小目标,以后大江南北每到夏天都能吃上水煮玉米!下午顾闲带着新麦回了张家,也没马上去厨房忙活,而是找个空地放了几颗玉米种子进去,拍着凑过来看热闹的鹅头说:“记清楚了,这里长出来的苗不能吃,你平时还得把它们看好点,别让鸟飞下来把它们啄没了!”小鹅淘淘回给他一个迷茫的眼神。

顾闲恐吓:“你要是不好好干活,就把你炖了!”淘淘仿佛终于听懂了,伸长脖子回他长长的一声"呱"。张简修在廊下看见顾闲在跟鹅讲话,蹬蹬蹬地跑过来问顾闲在做什么。顾闲把自己让淘淘守护玉米苗的事情讲给张简修听。张简修再问:“玉米是什么?”

顾闲就给张简修讲起了玉米的多种吃法,就连窝窝头,他也有办法蒸得又香又软、金黄诱人!

张简修一下子给说馋了,信誓旦旦地表示这几株玉米将由他来守护!顾闲连连点头,一脸郑重地表示大伙未来能不能吃上窝窝头就靠他了。王氏抱着襁褓中的小儿子出来透气,远远瞧见张简修和顾闲蹲在园圃边说得起劲,暗自感慨顾闲真得几个孩子喜欢。晚上张家饭桌上便每人一碗过水面,有大酱、黄瓜丝、肉沫、木耳沫、胡萝卜沫等等可以自己选着加。

最受欢迎的搭配当然要数油炸花生,花生这东西大家在吃粽子的时候见过,只不过粽子里的花生与豆子都煮得软熟,不像这炸出来的花生香香脆脆,油香十足!

张居正也没想到只是换了种烹饪手法,小小的花生便有两幅面孔。他没忍住多吃了两颗,又听顾闲在那说:“这花生榨出来的油拿来炒菜也香,只是种花生的人还是少了点,春生他收不到那么多。"<2张居正奇道:“这花生还能榨油?”

顾闲笃定地说:“当然可以了,你看我这油炸花生米只用了平时炒菜时稍微多点的油,就炸得一颗颗油光锂亮,可见它本身油就足!”这么说着,顾闲又想起花生的特性。

他记得山东一带同时出豆油和花生油,其中每斗大豆能出四斤油,而每斗花生也能出三斤油,算是挺不错的油料作物了。更重要的是当地有个平度县因为土地贫瘠,一直不甚富裕,后来种了花生后成了花生油出口大户,一年能往国外卖十万斤花生油。<2所以这就是重点,花生宜种瘠土,田不粪而自肥!这东西还很适合和玉米、小麦之类的轮作,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连作对土地带来的病虫害问题。顾闲此前只想着自己什么时候能吃上花生油,都没往这方面考虑呢。这会儿想起了这事儿,他便与张居正讲了。

目前花生主要还只出现在东南沿海,可以考虑引种到一些土地相对贫瘠的地方,比如沙土地种稻种麦都不行,种花生却刚刚好!张居正道:"听你这么说,这些番邦植物倒是样样都好。”顾闲纠正道:“可不是番邦植物样样都好,而是好的番邦植物才会传过来。”

关于国外到底好不好的辩论,顾闲可是听过很多的,有时候吵上头了还会相互给对方扣上个“崇洋媚外"或者"食古不化"的帽子。这不,一听张居正那语气就不免警觉地反驳回去。他并不是推崇番邦植物,而是这些传进国内来的番邦植物大多是经过重重筛选的。<1

想想看,谁闲着没事带着几棵杂草出远门?必然是大家都觉得好,才带上它漂洋过海!

顾闲给张居正举了个十分有力的例子:“古时张骞出使西域可是给咱带来了许多好吃的,凡是带个胡字的,大多都是从那时候传过来的,什么胡荽、胡桃、胡蒜、胡豆、胡麻,我们吃得多香!”张居正道:“你说得有理。”

顾闲见自己把张居正说服了,又继续掰扯:“引进番邦物种可不能马虎,我听说我们这边的虎杖被引进到西洋那边去,结果长得遍地都是,除都除不完,当地人的庭院只要稍不注意就会被它长满,连院墙上都能一棵棵地往外冒。”小小虎杖,称王称霸!<1

顾闲对这场风靡欧洲的外来入侵物种惨案做出评价:“大抵是他们不晓得虎杖该怎么吃!"<4

张居正…”

这小子讲起吃的来还真是头头是道,估计古往今来关于吃的记载都让他通读了一遍。<2

虽说顾闲准备的配菜很丰富,但也没盖住过水面的美味。也不知顾闲是怎么做的,根根面条都爽滑劲道,光是面的本身就已经让人欲罢不能,张家一屋老小没一会就把自己那份过水面一扫而空。吃了面,还有卷饼呢,那也香得不得了。

一顿饭吃得大家都肚皮滚圆,感觉试新麦是个极具意义的活动,明年还想试!<3

到了休沐,顾闲一大早顺了几个大肉包子,溜达去找李贽玩。说好要常去的,可不能言而无信!

大明官员俸禄低得可怜,休假也少得可怜,还是后来许多人争取了许久才获得旬休一日的假期。<3

所以顾闲要去李贽住的地方玩,也只能旬休日的时候过去。他一大早给淘淘套好绳,很是言而有信地带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