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番外:婚后日常三
夜里,元娘迷迷糊糊地翻了个身,她觉得最近夜里火盆怎么都烧得这般热。明明她白日里都吩咐了,要少烧一些。
大冬日的,她热得想流汗。
元娘觉得有些闷热,这衾被和嵌在她身上似的,而且身边的热源愈发炙热,然而那热源却克制的只拥着她,轻轻吻着她的眉眼,舍不得委屈她吵醒她,轻轻抚着她的身侧,温柔安抚她,直到她再次安睡。他则是隐忍克制地喟叹一声,始终拥着她舍不得分开,这也是他唯一的底线。
大
元娘第二日醒来时,身边的炙热已经消失不见,但她仍然抱着什么,元娘低头一看,是软枕,想来是魏观塞进她怀里的。她起身洗漱,因为魏夫人宽宥,并不要她晨昏定省,故而元娘可以慢慢地来。
等到她开始用朝食的时候,已经是辰时末,这个时辰,大理寺的官员们应该也正在用朝食。元娘想着,却瞥见万贯手里拿着食盒,正要拿出去。屋子里哪来的食盒?
元娘叫住了万贯,询问是怎么回事。
万贯据实以告,原来这是魏观昨日回来提着的,她方才打开,见到内里的食物已经彻底冰凉,便准备拿下去。而且这些吃食有些荤腻,不大适宜作为朝食吃。
元娘让万贯把食盒放到桌上,她自己打开瞧了瞧。里面放了碟曹婆婆肉饼铺的肉饼,虽然已经冷了凝成白色荤油,但是元娘一闻就知道这是酸菘菜羊肉馅的,还有现烤的野鸭肉,皮都烤得晶亮,一点肥局都不剩,以及一盘滴酥鲍螺。
元娘在汴京待了那么多年,也算半个汴京人,大大小小的夜市算是叫她吃了个遍。
她几乎是一闻就知道,这是州桥夜市的,想来是魏观下值以后,绕了段路去买的,元娘不由想起从前和徐承儿一块在州桥夜市吃杂嚼的日子。为此,元娘看这些许久没吃的吃食也犯了馋,清淡的朝食反而不大想吃了。今日灶上做的是云英面、雪霞羹、玉灌肺、山家三脆等六七样吃食。不同于元娘待字闺中时常吃的市井食物,这几样要精致许多,做法也繁复。譬如云英面,实则并非面条,而是面饼,但里头没有面粉,是用藕、莲、菱、芋、芡实、荸荠、茨菇、百合,以及净肉一块蒸,蒸熟了用石臼舂到细腻黏实,加入川糖、熟蜜,再捣,最后捏成面饼的形状,晾凉风干,切成饼状置于破中。
用材都是浅淡爽口的,吃着自然也清新,咬的时候有些硬,抿开却是甜的,不只是糖和蜜的甜,还有菱、芡实、百合等的原味,吃完后生津止渴,嘴里一直泛着淡淡的甜香。
真可谓是有糖的甜,无糖的腻,有面饼的干香,却无面饼的韧和干涩。朝食吃上几块,不但饱腹,气味也清香。
配上茶汤,当真是风雅极了,似乎能够入画一般。其他几道菜肴也做的精美,像雪霞羹是用豆腐与芙蓉花一块烧制,豆腐雪白,芙蓉花色泽霁美,真就如雪落芙蓉,故称雪霞羹,吃着也是细腻清淡,毫不费牙,正合养生之道。魏家的朝食的确丰盛味美,步骤精细不说,每一道都是赏心悦目,将菜做得如同画般。据说,魏府的厨娘乃是重金从南边礼聘来的,有自己的院子,每日还得派小轿去接,遇上年节少不了赏钱。
不过,这也应当,大户人家的厨娘都不同寻常,许多厨娘不仅要会做得一手好菜,还得识文断字,她们的仪态气度放到外头都要被人高看一眼,比寻常富户家的娘子派头更足。
做菜和作画一般赏心悦目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有时吃多了,总觉得过于清淡,不像外头买的常会放些调味的花椒、茴香、芥辣,要么重甜,要么酸辣荤香,吃着总归是香一些。元娘伸手在食盒里捻了一个滴酥鲍螺吃,这东西外头是汴京最常见的点心,逢年过节就是小户人家也会摆出来待客。它色泽微黄,外形似螺蛳,身有螺纹,是水牛奶发酵做的,和酥酪差不多,吃着绵软细腻,香甜四溢,奶香浓郁。要是夏日里,还得在底下放冰镇着,免得坏了。冬日里就没这个苦恼,元娘咬了一口,品着它顺滑香甜的口感,她幸福得眯起了眼睛。
真好吃,比以往吃的还要多了点香气,这是哪家的手艺,莫不是州桥那新开了什么铺子?
元娘三两口就吃完了一个,她把那盘滴酥鲍螺拿出来,然后道:“这两碟放灶上热热。”
于是食盒就被拿下去了,元娘也不想吃别的,干脆就着茶汤吃滴酥鲍螺。这茶汤与日常吃的还不大同,里头放了姜和盐,还有圆子。其实元娘没有试过这种吃法,但魏夫人的爹是大儒,喜欢追求古之遗风,唐朝时就盛行这样的吃法,甚至可以往里头加肉和猾础,像魏府富庶,还可以在里头添上胡椒等香料。魏夫人喜欢,府里的灶房自然做的勤一些,元娘也在魏夫人那尝过,其实没有那么难吃。
圆子吃多了容易腻,但放入茶汤里煮,吃着咸香茶香混合,就没那么容易腻。而且元娘天南地北的吃食都尝过,很少有接受不了的,有些菜肴甚至是闻着臭吃着香,这茶汤她吃着觉得新奇,偶尔也会想尝尝。而被端下去的吃食很快热好了,烤野鸭肉若是蒸的话,外层那酥薄若纸的皮就松软皱巴,顿失其味了,故而灶房娘子将其淋油复炸,虽然少了烤出油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