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一更
染坊的位置相当偏僻,除了送货的和明月,平时很少会有人经过。据梁鱼说,明月来的三天前午后时分,有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媳妇抱着小孩在外面敲门,说是来附近踏青的,一时走错了路,看见这边有人烟,无奈过来讨碗水喝。
每年二三月份江南一带风景如画,确实常有人往野外跑,如果对此地不熟,迷路也说得通。
况且又是个带着孩子的年轻女人,蔫哒哒的小孩手里掐着两朵蔫哒哒的黄花,娘儿俩走得满脸红汗,嘴唇发干,无甚可疑之处。经过江平一事,七娘等人也警惕起来,不敢叫人入内,只在大门口阴凉处拿了个凳子与她们坐,又给水喝。
染坊甚大,秘密都在后院,前院只有装卸货、拴马停车用的大片空地,从大门口什么都瞧不见。
七娘还多了个心眼儿,担心是拐子,故意叫人拿了手巾给小孩擦脸,逗他说话。
小孩儿不大舒服,不想说话,就把脑袋往女人怀里一扎,哼唧着叫娘。见此情景,大家稍稍松了口气。
还好,不是拐子。
只是巡视到这边的梁鱼无意中发现,那当娘的并不心疼不舒服的孩子,反而频频四下打量,还有意无意的引着去给她送水的年轻小姑娘说话,问这里是他什么的云云。
染坊的伙计们几乎日日被耳提面命,不许对外多谈,故而送了水就走,装没听见的。
“我觉得有些不对劲,多看了几眼,"梁鱼皱眉,“也不知那厮是心虚还是觉察到了,喝完水就带着孩子走了。我本想跟上去看个究竟,又恐中了调虎离山之计………
明月点点头,“你做得很好。”
人手少就是这点麻烦,一个萝卜一个坑,不好擅离职守。梁鱼继续说:“第一天晚间有动静是那对母子走后的第二天夜里……”她是弓箭手,眼睛比常人看得更远更准,夜视也强,大多挑最危险的时段去哨楼观望。
染坊靠墙一圈有火把,但难免有死角,大约丑时前后,梁鱼突然听见狗子在西南方接连叫了几声。
从梁鱼的位置看去,不见什么异常。
“夜间常有小兽出来觅食,偶尔狗子听见了,也会叫,又或是歹人故布疑云,在地面巡逻的夏生也未敢轻举妄动。“梁鱼和夏生静静等着狗子,见它们又换了几个地方叫,之后便再无动静。
明月夸赞了她们的警惕和周密,“确实,若只狗叫,的确不好分辨。”很多歹徒就喜欢先投石问路,把护卫引开后行动。“是,我也是想起那对可疑的母子,这才多心了。"梁鱼道。其实旅人登门讨水讨饭并不稀奇,因没教养而四处乱看也很常见,但偏偏是走后出现动静,职责所在,容不得梁鱼不多想。天亮之后,梁鱼出门察看。
染坊地处丘陵之间,四野无人,植被繁茂,地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嫩草,很难留下痕迹。但对目力出色的弓箭手来说,想要分辨并不难。她趴在昨天狗叫的几个位置仔细观察后,发现部分嫩草有被踩踏过的痕迹,叶片破损变深,渗出汁水,不似往日挺拔。“看大小,很像有人踮着脚踩过。“梁鱼神色凝重,“若我所料不错,第一个带着孩子来的,是投石问路。这两天晚上来的,是提前踩点,想要看看守备情况。我们没有中计,他们却未必会轻易放弃,只怕等过几日我们放松警惕,便会卷土重来。”
明月扫视着四周,看清风从远处一排排高树上刮过,压得它们纷纷弯腰,“风过留痕,你做得够好了。”
场子大,日常警戒倒罢了,倘或真闹起来,两个人两条狗完全不够用。一方起火,若不去查看,恐被对方探出虚实,就此成为突破口;可若去查看,又恐中了调虎离山之计,真是左右为难。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此处虽隐蔽,却也非绝境,每月总有几趟人来人往,时间长了难免被人盯上。
早晚的事。
只是比预计的还要早,护卫没凑够。
明月暗中思索,素日够低调了,只是不知是哪一步漏了风声……春枝那边呢?城中住处暴露了没?
她转身对苏小郎说:“正好春枝和你爹送货也回来了,连带着角儿和莲笙,叫她们带上要紧的物事和换洗衣裳,这几天都到这里来住。”苏小郎父子加入后,守卫人数翻倍,压力锐减。而且重要的人过来聚在一起,便不怕顾此失彼了。苏小郎领命而去,明月又问梁鱼,“你说的那几个人什么时候到?”武阳郡主的神来一笔太过突然,导致明月崛起太快,就像小马拉大车,短时间内尚可勉力支撑,但稍有风吹雨打便会摇摇欲坠。江平的事也好,此番也罢,都是木桶短板逐渐暴露所致。
有些吃力,但只要好生筹划,未必撑不过去。不,是一定要撑过去。
“应该就是这几日了。“梁鱼想了想,“东家,是否要报官?”明月也考虑过,不过还是否定了。
以她和地方衙门几次打交道的经验来看,那也是一伙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现在她们只是怀疑,纵然报官,官府也绝不会多看一眼。明月甚至想,要不要一劳永逸,将染坊迁到新买的园林中去,周围多是达官显贵,又有巡逻的士兵往来,谁敢放肆?但……不行。
染坊味道大,需要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