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豪商> 二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更(1 / 3)

第88章二更

有了钱,有了门路之后,再想赚钱并不算难。碧波园那边是五月二十晚上拿到的货,郑太太五月二十四就穿上新纱衣出来同人赏荷花了。

那日下了蒙蒙细雨,天气清凉有微风,郑太太在一干丫头婆子的簇拥下登岸,恰有微风袭来,纱衣摹地飞起,带动她身上的环配叮当,璎珞流转,恍若翩然欲飞的仙子。

认识的、不认识的纷纷看将过来,更有同她相熟的太太、小姐上前询问,“这又是哪里来的好料子?怎么市面上没见着呢?”她们这样的人,等闲不必亲自出门采买,自有布庄的伙计将各季时新的料子送上门挑选,却不曾见到这般出色的。

太鲜亮了,恍若天成,较苏绣别有一番风韵。郑太太不免得意。

她素来是个张扬的人,自信中甚至带着那么点自傲,并不藏着掖着,只说这是一个相熟的染坊新做出来的花色,“如今只得几件,想必过些日子就能出大样了。”

顺口把薛掌柜的店也说了。

众人恍然大悟,“啊,我说这个花色似曾相识,经你这样一说,可不是同霞染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店之前便是经营霞染的,想必是一家出来的。”她们这些人,哪个没听过霞染的名头?

当下便有人派了小厮、丫头往薛掌柜店中传话,叫她一到新货就送到家去。“流霞”对外要价三十八两,在纱中可谓一骑绝尘,然它质地紧密,品质出色,花色又是纱少见的艳丽繁复……只能说,贵有贵的道理。不过薛掌柜那边虽然消耗少、走货多,实际每匹落在明月手中的利润只有六两出头,可谓薄利多销。

就这么着,薛掌柜还想讲价呢,“今年税又涨了,人手也贵,真是不好过…商业税分好几类,明月只需在交货时缴纳一成,而薛掌柜这种有固定店面的,税目就多了,不仅另有一种经营税,还要单独向地方官府缴纳街面清理和水路维护的费用。

杭州繁华,风景如画,大多是商人们纳税换来的,一年下来不是小数目。另外,她还要费心维护各路大批发商,日常也少不了打点各路官场中人,开销极大。

商人嘴里的话只能听一半,明月当然没同意。如果可能,她还是比较希望固县李掌柜那边多卖。虽然更累一些,但三七开的利润呢!扣掉各样消耗、打点、分成,每匹她能赚将近十五两,两倍于在杭州贩卖。

但是固县,乃至徐州都太小了,北方大多数城镇远不如江南一带经济繁华,人口流动少,人们的穿戴打扮也更趋向保守……单看价格,固县不是没卖过三十八两一匹的湖丝,甚至还有比这个更贵的。可那些都是春秋、乃至冬日的中厚料子,如今的“流霞"薄如蝉翼,哪怕工艺更复杂,客人们会买账么?

明月心里拿不准,头茬只给李掌柜那边二十匹,顺便又拿了两匹给孙三夫妇,两匹给吴状师,多管齐下。

事实证明,世上的有钱人还是挺多的。

三十八两确实不便宜,但对早已厌倦了普通纱料的富裕人家而言,咬咬牙也不是买不起,况且又打着个“霞染第二"的名号:霞染二三百两且有价无市,那个我买不起,还不能买个三十几两的过过瘾么?薛掌柜拿货后的次日就买了近四成,明月一看,大喜,立刻决定增加染池。现在七娘和朱杏都带了两个小徒弟,虽还不能独当一面,跟着打下手却还不错,如今仅有的两个水池完全不够朱杏尽情发挥。她曾扬言,再加两个不是问题!

增加染池很简单,一个木匠带两个徒弟,包工包料,三五天就能完活,之后马上可以投入使用。

但是动工之前,朱杏却提出不同意见,“太挤了。”染坊的前身是一处家庭经营的中等造纸坊,买卖一般,常住人口有限,占地仅一亩多不到两亩,现在前头约么三成是装卸货、盘点、接待的空地,后院大约一亩出头,刨去仓库、伙房和住处,留给两个染池和晾晒的空间实在不多。而每个染池边都要搭建高大的木架,用来提布,此木架需要一人操作。另有一人在水池边负责配合提放,两人等朱杏调完色后清理水池,另有两人在晾时区接布、调整位置、收拢等等。

也就是说,一亩地要分成染池和晾晒两半,以前者为例,半亩地界内要同时容纳两个四丈多长、两尺多宽的大型水池,以及两座高大的木架,至少四个人的活动空间。

现在看着确实挺宽敞,但如果再塞进来一份呢?明月挠挠头,“买地吧!”

染坊附近全是荒丘和林子,往东南西北走几刻钟不见人烟,地皮应该贵不到哪里去。

明月出去转了几圈,决定将染坊东北侧的大半座山头包下来,那边有小溪流过,捕鱼捉虾、洗洗涮涮都方便,还有竹林可以掰笋子,之前厨房的高大娘就经常带人过去。

而且山坡上地势高,完全可以修建一座新哨楼,视野更开阔,戒备更无死角。

说干就干,明月马上就去衙门里问价。

原本那书吏听她说要买山,还挺高兴,当即翻开厚重的鱼鳞图册查找,“姑娘要买哪里的山?种地还是作甚?如今土地依据上中下肥力不同,价格也不同,约么在二两到五两之间。荒地贱,一两半上下就够了,若要的多,还能多这一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