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二更
明月大受启发,准备等会儿就去外面的店里看看琴囊长什么样。“对了,之前说的武林门那边的酒楼兼客栈的事,怎么样了?”“你不说还好,一说这个我就来气,"薛掌柜粉面含煞,冷笑道,“那厮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还以为是以前呢,竟同我狮子大开口,我没理他。”我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你还想趁火打劫?真是不知所谓。“那就算了,反正咱们不急。"明月将杯中残茶饮尽,起身告辞,“得了,我也该走了。”
现在她长时间住在湖边、山间,便觉城中热得厉害,有些待不住了。至于城中的那套小院子,也已经许久没人居住。前儿芳星还托人传话,说她有个老乡也想来杭州租房子做活,问她租不租“出了门往东走百来步就有一家不错的琴行,"薛掌柜送她下楼,“里面也兼卖琴囊、琴谱等物。”
到门口了,薛掌柜忍不住问:“今天那个姓苏的小郎君怎么没跟着?”“他跟人切磋,拳脚无眼,不慎伤了脸,要养几天……”明月话音未落,薛掌柜便惊呼出声,变了调地喊,“伤了脸?看大夫了没有!”
明月"…?””
我的护卫受伤了,你着什么急?
薛掌柜痛心疾首:“多好的一张脸,怎么就伤了!”前几年他见的护卫就知道是棵不错的苗子,这两年渐渐长开了,果然不错!瞧瞧那肩背,那窄腰,那鼓鼓囊囊的胳膊、屁股和大腿!啧啧,很养眼呐!
明月冲她翻个白眼,扭头就走。
薛掌柜在后面哈哈大笑,很有种恶作剧得逞的快乐。明月一口气走出去百来步,果然见到薛掌柜口中的琴行,进去一问,才知门道那么多。
琴行的伙计说,虽说七弦琴尺寸大差不差,但讲究些的也如人一般,最好“量体裁衣"。
“不知姑娘要给什么琴做琴囊呢?是本朝的还是前朝的,出自何人之手,又是什么木头?”
明月咋舌,“难不成差很多?”
“略有不同,您看这两把便知,上面的就比下面这把长了约么半寸。“伙计看出她是个外行,只是穿戴不俗,却不敢怠慢,温声细语地讲解起来,“再则,琴囊的材质也要依照常用之地的时节、气候来定,譬如南方,多雨而潮湿,自象要以防潮为第一要务……
明月和二碗都听得晕头转向,出门时手上就多了一把琴。有闲钱,又因为对方不厌其烦地介绍而心生愧疚,很容易就动摇了。明月…”
方才发生了什么!
回去的路上,明月一个劲儿长吁短叹,我怎么会买这个!说曹操,曹操到,明月又在码头遇到童琪英,后者看到二碗背着的琴囊,眼睛一亮,“江老板要学琴么?”
“说来话长,"明月苦笑道,“我终日与人兜售,冷不防今儿也被人兜售一回。”
今天她提前让莲笙爹在码头等着了,倒不必再蹭童家的船坐。童琪英轻笑出声,伸手示意,“介意我看看么?”“哦,当然不介意!"明月忙把琴囊递过去。她是真不懂,也不晓得琴行的伙计有没有糊弄她。不过那小子口才真好啊,什么时候挖到我手底下就好了!童琪英将它放在树下的石桌上打开,先看木料,再看龙池凤沼,又按琴弦,轻轻拨弄两下,铮铮有声。
也不知他弹了一段什么,流畅如春水,清冽如山泉,好听极了!“尚可,"童琪英收回手,对明月微笑道,“很适合初学者练手。”“那就好,“明月松了口气,坦然笑道,“不过,我非风雅人物,虽一时兴起买了,却全然不懂,未必会学。”
“琴声乃为抒发心胸,随性而走,弹琴并不难,"童琪英说,“江老板你冰雪聪明,定如之前的下棋一般,一点就通。”见明月面露难色,童琪英笑笑,“江老板还会去孤山食肆么?”明月猜到一点,“会是会……
会不会太麻烦你?
童琪英便道:“那么,下次琴带上吧。”
明月有些迟疑,“可是八月乡试在即…”
耽搁读书可不行。
“无妨。"童琪英道。
温和的语气反倒叫人不好拒绝。
两人有几天不见,今日遇到,也不着急回家,便在岸边树荫底下赏荷。时候不早,荷花大多闭合,放眼望去,浓翠荷叶间满是纺锤形的花朵和绿油油的莲蓬,倒别有一番风情。
两人安安静静坐了会儿,明月试着开口,“你今天不开心?”童琪英眨了眨眼,“有么?”
“有一点。"明月指了指自己的眼睛,“似乎有些疲倦,没休息好么?”像极了湖中的荷花,木木的,空空的,打蔫儿。童琪英下意识摸摸自己的眼睛,半响,有些好奇地问:“你今天做了什么?″
明月觉得他好像很想找人说说心里话,但出于某些原因,又不便开口,所以只能听别人说。
“我今天啊,去见了几个生意伙伴,吃了点心,说了接下来的买卖,对了,我还没谢过你的点心呢,真的帮了大忙!”看着她神采飞扬,似乎闪闪发光的脸,童琪英不禁也跟着笑起来,“几块点心而已……
“对你来说可能是举手之劳,但对我而言,便是小点心帮大忙!"明月笑道,“有个朋友的孩子今年要进学,夫妻俩忙坏了……我们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