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院之外,真正是人山人海。成千上万的考生与送考的家人,将宽阔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
然而,与陆明渊在县试时所见的混乱不同,此地虽人多,却无喧哗。
没有人拥挤推搡,没有人高声起哄,所有人都只是静静地站着,或低声叮嘱,或默默祝祷。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庄严的寂静,仿佛这是一场盛大的祭典。
陆明渊心中不由感慨。
江陵县,终究是小地方。这杭州府,不愧是省会,百姓的见识与规矩,已然是另一番光景。
这便是教化之功。
一个地方的文风是否昌盛,不只看出了多少才子,更要看这寻常巷陌间的百姓风貌。
院试开始前半个时辰,贡院的侧门缓缓打开。
“考生入场——”
一声悠长的唱喏响起,围观的人群如潮水般向两侧退开,让出一条通往龙门的道路。
周夫子最后一次将众人聚拢,他的神情也带着几分肃穆,沉声道。
“诸位,该说的都已说过。记住,放平心态,就当是平日里的一次测验。文章天成,妙手偶得,莫要强求。”
“今年不中,明年再来,只当是积累经验。将你们所学,尽数发挥出来,剩下的,便交给天意吧。”
一番话,说得平实,却让许多紧张的学子心头稍安。
陆明渊站在人群中,神情淡然。
他对着周夫子深深一揖,而后转身,随着人流,迈步走向那扇决定命运的大门。
他的步伐不疾不徐,目光平视前方,在那一瞬间,周围所有的人影与声音都仿佛在远去,他的世界里,只剩下这条通往考场的路。
他来到自己的考棚,一个仅能容身的狭小隔间。
巡考的官差走了过来,面无表情,示意他将考篮中的物品一一取出。
毛笔被掰开检查,看笔杆是否中空;墨台被仔细端详,以防底部刻有夹带。
整个过程一丝不苟,充满了仪式般的严肃。
陆明渊坦然地接受着检查,他的考篮中,只有最简单的文房四宝,清清白白。
官差检查完毕,点了点头,转身走向下一个考棚。
半个时辰,仿佛一个世纪般漫长。
当最后一名考生也检查完毕,贡院的大门“轰”的一声,缓缓关闭,隔绝了内外两个世界。
考场内,数千名考生正襟危坐,鸦雀无声。
就在这时,一阵沉稳的脚步声响起,一名身穿绯色官袍,面容清癯,眼神锐利如鹰的官员,在一众属官的簇拥下,走上了高台。
他便是此次府试的主考官。
主考官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那目光仿佛带着千钧之力,让所有接触到他视线的学子都心头一凛。
最终,他的目光停留在正前方的巨大日晷之上。
当晷针指向卯时正刻的那一刹那,他洪亮而清晰的声音,响彻在贡院的每一个角落。
“开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