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异志、前朝史记。
无数的知识如同涓涓细流,汇入他的脑海,最终形成了一片深不见底的汪洋。
他所掌握的知识,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恐惧的地步。
许多时候,就连林家的几位先生前来考校,都会被他问得哑口无言,最后只能抚须长叹,自愧不如。
这一日,夏蝉初鸣,陆明渊合上了手中的最后一本《舆地纪胜》,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
他感觉,时机差不多了。
他找到了正在院中品茶的林家三爷,林天元。
“三爷。”
陆明渊躬身行礼。
林天元放下茶盏,温和地笑道。
“明渊啊,今日怎么有空来我这儿?可是读书遇到了什么难题?”
在他看来,这个年仅十岁的孩子,早已是林府上下公认的“小怪物”,寻常的学问,根本难不倒他。
陆明渊摇了摇头,平静地说道:“学生想参加六月份的院试。”
“噗——”
林天元一口茶水直接喷了出来,也顾不得擦拭,震惊地看着陆明渊,仿佛听到了什么天方夜谭。
“你说什么?院试?”
他的声音都变了调。
“是。”
陆明渊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眼神清澈而坚定。
林天元猛地站起身,在大理石铺就的地面上焦躁地来回踱步,一边走一边说。
“胡闹!简直是胡闹!明渊,你可知院试意味着什么?那是通往‘士’的门槛!一旦考过,便是秀才,见官不跪,免除徭役,是真正的读书人了!”
他停下脚步,语重心长地看着陆明渊。
“你今年才多大?十一岁!县试、府试连夺双魁首,已经是前无古人的奇迹了。”
“老夫知道你天资绝顶,可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你如今的声望已经足够高了,何不再沉淀一两年?”
“将根基打得更牢固一些,明年,不,后年去考,也才十三岁,照样能名动天下!”
林天元是真的为陆明渊着急。
大乾王朝立国数百年来,十一岁的秀才,屈指可数,每一个都是载入史册的妖孽人物。
可那些人,哪一个不是三四岁开蒙,有当世大儒亲自教导,家族倾尽所有资源培养出来的?
陆明渊的天赋固然惊人,可毕竟出身寒微,接触真正系统性的高等教育,满打满算也不到一年。
如此仓促地去考院试,万一失手,对他的名声和心气,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这个道理,林天元比谁都懂。
然而,陆明渊只是静静地听着,等他说完,才缓缓开口。
“三爷的爱护之心,明渊心领。只是,学生已有十足的把握。”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林天元一愣,看着少年那双深邃的不像孩子的眼睛,心中的焦躁竟莫名地平复了几分。
他皱眉道:“十足的把握?院试的主考官乃是浙江省的提学学政,皆是进士出身,眼光何等毒辣。”
“考的也不仅仅是经义,更有试帖诗、策论,对学识的广博与深度要求极高。你”
“学生明白。”
陆明渊打断了他的话,语气依旧平静。
“学生有信心,再夺一魁首。”
再夺一魁首!
这五个字,如同一道惊雷,在林天元耳边炸响。
他彻底呆住了。
他想过陆明渊是自信,是年少轻狂,却从未想过,他的目标,竟然是院试的案首!
这是何等狂妄,又是何等气魄!
沉默了许久,林天元长叹一声,重新坐回了石凳上,端起已经凉了的茶,一饮而尽。
“你真的决定了?”
“决定了。”
“也罢,也罢!”
林天元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眼中闪过一抹决然。
“你这小子,天生就不是池中之物。”
“半个月后,院试!”